摘要:目标的变化,也带来思路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基于国内传统,将外宣作为公共外交的主要手段。外宣是单方面的举措,是国内政治的国际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中国公共外交日益放下身段,深入民间,充分挖掘新媒体在互动建构中的独特作用,强调与国内外民众平等地沟通对话。 |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公共外交使者。中国新公共外交,当下首要任务就是讲好中国梦,让国外公众认同“中国梦会让世界更美好”
两会闭幕,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成为中国传递给世界的鲜明信息,“中国梦”也再次成为世界舆论阅读中国的重要关键词。
中国崛起,是唯一未被西方殖民的文明型国家崛起,是既要复兴古老文明,又要实践社会主义的崛起。故此,各种来自西方的“中国威胁论”粉墨登场。怎样以国际语言阐释“中国梦”,让外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诉求、中国期盼畅然释怀,是中国公共外交的新使命、新主题,这恰恰也需要中国公共外交加快调整脚步。
当今世界,公共外交的主体与客体都在发生变化。以前的公共外交是政府主导行为,但现在政府的色彩日益淡化,社会的角色日益加重。以前是把国内民众对外交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作为重点,近年来,国外民众逐渐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主要对象。不仅如此,国内民众日益从公共外交的客体向主体转变,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公共外交使者。中国新公共外交,我觉得当下首要任务就是讲好中国梦,让国外公众认同“中国梦会让世界更美好”。中国新公共外交应充分发挥中国人的正能量。
公共外交的宗旨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中国对外较多强调自身特色,提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以2011年9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为标志,中国开始强调人类共同价值,而非一味强调特色与不同。十八大报告再次延续了这一思路。中国新公共外交旨在折射世界多元性而求得广泛国际认同,让世界各国从中国的成功中找到自己的因素,从中国的包容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增强其对中国的认同感,将“中国威胁论”转化为“中国机遇论”。中国新公共外交的实质是,中国梦,不仅不排斥他国梦,还是世界梦。
目标的变化,也带来思路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基于国内传统,将外宣作为公共外交的主要手段。外宣是单方面的举措,是国内政治的国际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中国公共外交日益放下身段,深入民间,充分挖掘新媒体在互动建构中的独特作用,强调与国内外民众平等地沟通对话。正是认识到公共外交并非主体的单方面宣示,而是主客体互动建构过程,新公共外交提倡反客为主,主动配合国内外民众理解中国政策、认识中国国情、了解中国诉求,而非一门心思去设法影响对方。中国新公共外交,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绘制人类美好生活的互动建构过程,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融。
思路的转变,也意味着姿态的调整。如今,国际社会对中国最大的担心是中国如何运用不断增强的实力,公共外交的重任也就日益趋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表明中国并非另类。要从回答“我不是什么”、“我不做什么”,向讲述“我是什么”、“我要什么”转变,向国际社会展示国家内涵,而非如何为之。中国阐释、中国诉求、中国期盼,凝聚成一个词就是“中国梦”,这个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是中国同世界关系的重构,这将使亿万中国百姓从中普遍受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超越中国发展层面,着眼于发展之后的中国选择。这种选择,让中国有了更强劲的精神动力,让世界明了中国的追求。这,就是中国梦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作者王义桅为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