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者的不信任,是中国乳业为自己的错误付出的代价。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人如是,对企业亦然。要想挽回消费信心,中国乳品质量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徒劳。 |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想挽回消费信心,中国乳品质量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徒劳
不久前和朋友小聚,饭桌上一多半都是年轻爸妈,自然谈起了香港奶粉限购。令笔者惊讶的是,竟然没一个朋友给小孩喝国产奶粉。而且,即使是国外品牌奶粉,只要是在国内生产,甚至哪怕仅仅是在国内分装,都会让这些年轻爸妈感到不放心。
国产奶粉质量真这么差吗?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新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表示,国产奶粉的合格率是99%。之后质检总局又补充道:2011年至2012年,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问题检出率为0.77%,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问题检出率为1.13%。从数据上看,国产奶粉的质量还要高于进口奶粉。
然而,数据并没能帮助国产奶粉赢得市场信心。为什么0.77%的相对较低检出率,反而不如1.13%的相对较高检出率信任度高?问题不仅仅在于中国乳业的“前科”,不只是大头娃娃、三聚氰胺这样的重大安全事故,这两年,从汞超标到黄曲霉素再到烧碱门,中国乳业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就没断过,“犯事儿”的都还是知名企业。在这些问题面前,乳企自建牧场、更新设备、加强质检等诸多努力,都显得毫无说服力。
而监管的虎头蛇尾也间接加剧了国产乳品的信任危机。这几年,政府部门确实加大了监管力度,上述质量问题都是监管中发现的。但遗憾的是,消费者只见“查出”问题,没见“查处”问题——既没听说哪家企业收到巨额罚单,也没见谁被驱出市场。某家知名乳企半年曝出6次质量问题,都是企业道歉、摆平了事。
“要是在国外,这家企业估计早被罚死了”,很多人这么想。人们总是相信,监管越严厉,企业就会越谨慎,于是纷纷去罚则更严的国外“扫粉”。社会消费心理也逐渐扭曲:再贵也要抢购洋奶粉,甚至只是因为“多花点钱心里踏实”。
消费者的不信任,是中国乳业为自己的错误付出的代价。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人如是,对企业亦然。要想挽回消费信心,中国乳品质量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徒劳。
当然,如果政府部门肯扶企业一把,这个过程或许可以缩短。但“扶一把”绝不是替企业做宣传、说好话,更不是文过饰非,反而是要更加铁面无私监管,将问题一查到底,找到症结和元凶,加大处罚,以儆效尤,让企业不敢心存侥幸。同时,政府部门还要有勇气让乳品质量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比如去市场突击抽检国内外婴幼儿乳粉,当着消费者的面比较各项安全及营养指标,等等。我们期待着新组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能在乳业质量监管上真正有所作为。
痛定思痛,中国乳品行业遭遇的信任尴尬,也给所有中国制造提了个醒: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企业只有重视质量,才有可能基业长青。(左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