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汪华斌:《人民日报》为何如此评唐慧案

2013年04月16日09:42    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的确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法治,因为法治就体现的每一个判例之中;因为它都是公众法治信仰的基石。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一次失误都可能导致法治信仰的崩塌。

我们知道我们社会的媒体从来是紧跟领导指示的产物,所以大家早就习惯了媒体的假、大、空口号;倒是网络信息普及后,我发现媒体竟然越来越贴近百姓了;因为在很多网络事件中,我们的一些媒体开始站在百姓的立场上说话了;这次湖南上访妈妈唐慧起诉永州市劳教委败诉后,我发现人民日报评唐慧案的文章;这篇文章没有公事公办地报道这件事,而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分析这件事。再加上以前有几件网络事件的媒体时评,从而从心里感受到媒体的确越来越贴近百姓了。

我们看到人民日报的时评说:“要通过对一起司法个案的公正处置,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深熔铸于公众的心中”。“我还要上诉”。日前,“上访妈妈”唐慧诉永州市劳教委案被一审驳回;走出法庭之后,她掩面而泣;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无独有偶,浙江杭州强奸冤案当事人张高平出狱后;表达了相似的心迹。我这十年吃尽了苦头,流干了眼泪;但是我的心没死。我始终坚信法律是公正的。

其实不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社会就经常出现坚信法律是公正的执着者;这些人不外两种状况,一种是因为执着而平反;另一种却是因为执着而遭受更大的打击报复。由于只有这条路,所以我们社会还是接二连三地有人要走上这条荆棘之路;因为不是相信法律公正,而是因为没有别的途径能为自己换来公平与正义。正因为如此,所以人民日报时评说;“作为一位母亲,今天的唐慧无论对女儿的不幸经历多么痛心疾首;对自己受到的劳教处分多么不服。都没有采取有违法治的过激行动,而是选择依法诉讼去坚持自己的主张;作为一起冤案的受害者,张高平哪怕在囹圄之中也不自暴自弃;始终坚守着‘正义虽然迟到但不会缺席’的信心。这份对法治的朴素信仰,令人为之动容”。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的时评说;“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小到文明过马路,大到依法治国;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唐慧和张高平这些普通公民对法律的敬畏和坚持,正是我们建设法治中国最可贵的民意资源”。是啊!老百姓相信法律,那么我们的法律就应该给老百姓信心;“这就需要执法者公正对待公民的合法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张高平叔侄案中,有了新疆石河子检察院张飚、高晨等检察官的努力;有了河南省检察机关的积极配合,有了浙江省高院勇于纠错的举动;才有了一宗错案的沉冤得雪。正是司法机关的合力行动,给人们的法治信仰输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的确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法治,因为法治就体现的每一个判例之中;因为它都是公众法治信仰的基石。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一次失误都可能导致法治信仰的崩塌。具体到唐慧案,除了关注“劳教决定是否合法,撤销决定是否意味着必须赔偿”的争议;公众同样希望看到湖南省政法委兑现去年8月作出的承诺。“彻查唐慧女儿被逼卖淫案,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在这起始终伴随争执和猜疑的案件上给社会一个清楚明白的答案”。

我佩服人民日报看问题的准确性,如“公众关注唐慧案,既是对一位母亲锥心之痛的同情和关切;更表达了对改革劳教制度的急切呼唤。随着人民群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强烈;我们需要在司法改革与法治文明建设方面做更大努力”。“进一步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为立法者的不懈追求;让公正文明执法成为执法机关的共同意识,让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让法治不仅成为一种治国方略,更成为一种全民自觉的生活方式;则法治中国可期,公平正义长在”。

是啊!媒体这分析与认识的确鼓舞人心,因为我们社会需要的不是媒体的清醒认识;而是我们的各级权力者更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因为还老百姓公平正义的不是媒体;而应该是我们的各级权力者。就如同我们社会对信访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可老百姓却对信访与上访寒心了;因为通过信访与上访不能还老百姓的公平与正义。正因为如此,所以老百姓才将希望寄托在法治上;因为这是老百姓仅存的最后一点希望。正因为如此,我看到近年来媒体开始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心声了;现在需要的是各级权力者有这个转变,因为这才是还老百姓真正公平与正义的行动。

(本文转载自“汪华斌-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