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4月15日发生在美国波士顿的连锁爆炸,由于事发时机重要以及伤害后果严重,已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美国政府已经在东部一些大都会加强戒备,以免新的更为严重的恐怖主义事件降临。然而,认真的反思同样必不可少:为什么又是美国?美国的哪些内外政策招来了持续的反美思潮与恐怖袭击?美国究竟该如何标本兼治,开创文明对话? |
当地时间4月15日发生在美国波士顿的连锁爆炸,由于事发时机重要以及伤害后果严重,已迅速成为全球焦点。最新消息称,一名中国公民在爆炸中不幸遇难。
人们普遍关心的是:这是恐怖主义事件吗?是否还会再现?如果仅仅是恐怖事件,它未必简单重复;若是恐怖主义事件,则将防不胜防。
实施恐怖行为的动力有多种。如果是针对政府的政治宣示、针对社会的价值标榜,那就是恐怖主义行为,即它同时具备了滥伤无辜、公共显示、政治动力这三大特征。这次波士顿爆炸案从发生那刻起就能被判定具有滥伤无辜和公共显示的两重特性,所以毫无困难地被归入恐怖犯罪一类。但通常要找到罪犯并确认其犯罪动机,才能判断其攻击是否具有针对政府或其政策的政治目的,并进而确定是否属于恐怖主义案件。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就波士顿爆炸案发表最新声明,称正在将这起事件当作“恐怖主义行为”进行调查,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外国还是本国袭击者所为,也尚未明确袭击者的动机。
如果这次爆炸涉恐但还不属“主义”,美国已够脸面全无。堂堂美东大都市,居然如此不安全,警方事先安保准备显然不足。发生一次爆炸,已然十分严重,但人们尚可理解警方工作难保天衣无缝;但连续发生多起,民众的忍耐无疑迫近极限,政府面临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如今,奥巴马用“恐怖主义行为”来定性这起连环爆炸,那么,在美国发动伊拉克十周年之际在美国本土发生新的重大恐怖袭击,世界不禁要追问美国过去十年反恐究竟取得什么成效。迄今,美国只是终止了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并将作战部队带回国内,但对为何造成“911”恐怖袭击仍然讳莫如深,举国上下不愿积极反思。因此,美国采取的反恐战略难以治本,新的恐怖主义事件势必难以断根。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敌人。多名中国公民亲历了此次惨烈的袭击,并已确认有一死一伤。在为逝者和伤者深感沉痛的同时,冷静积极的应对更为重要。显然,美国政府已经在东部一些大都会加强戒备,以免新的更为严重的恐怖主义事件降临。然而,认真的反思同样必不可少:为什么又是美国?美国的哪些内外政策招来了持续的反美思潮与恐怖袭击?美国究竟该如何标本兼治,开创文明对话?世界各国应当怎样开展合作,遏制恐怖主义这一笼罩全球的阴霾?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相关阅读: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