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一步说,给公众造成混乱的不仅仅是地震发生时的“自救知识”。对于地震发生后如何求生、怎样求援、如何救援等一系列知识,很多志愿者和救援人员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 |
民众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自救知识”,对于历次地震之伤亡损失实在关系重大。由权威机构梳理系统化的逃生、救灾知识体系,并在全社会予以充分普及,可谓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每逢地震灾害,“生命三角”理论都会在网络和各类媒体广为传播,被奉为地震逃生的金科玉律。在雅安地震之后,这一理论也一度在微博上流行开来。但与此同时,对这一理论的澄清和质疑也很快见诸媒体,与之截然不同的“伏地、遮挡、手抓牢”理论也被很多人所追捧。
无论是“生命三角”还是“伏地、遮挡、手抓牢”,都有着广泛的支持者。在地震之后,大家都争相通过各种途径彼此告知,分享自己支持的理论。面对这样的分歧,大多数民众都无法以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分辨哪一个才是地震逃生的“真经”。但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论同时盛行,却造成一种知识的混乱。这种混乱极有可能给地震亲历者带来灭顶之灾。
实际上,从汶川大地震的时期开始,这样一种混乱已经存在,历经玉树地震,直至如今雅安地震,5年过去了,却一直没有一个权威部门能够以严谨科学的论证,对这两种说法作出一个评判。而民众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自救知识”,对于历次地震之伤亡损失实在关系重大。
进一步说,给公众造成混乱的不仅仅是地震发生时的“自救知识”。对于地震发生后如何求生、怎样求援、如何救援等一系列知识,很多志愿者和救援人员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这导致一些志愿者不但没能为抗震救灾帮上忙,反而给已经紧张的生命通道“添了堵”;还有一些救援人员在参与救援过程中,也由于知识缺乏、训练不足而受伤。最让人惋惜的是,雅安地震中就有三人在情急之下,选择了跳楼避难而丧生。而如果充分掌握科学的求生、救灾知识,这些伤亡本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此,由权威机构梳理系统化的逃生、救灾知识体系,并在全社会予以充分普及,可谓至关重要。
在我国历经多次地震之后,早就应该有权威机构为社会编订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将之普及开来。而现如今,且不论完整的系统化知识,就连“地震时该怎么躲避”这样的常识,也都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给出一个可靠的说法,这就实在令人扼腕。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从1960年起就将每年9月1日定为“防灾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防震演习,同时会通过手册、电视节目等方式在各个社区、街道普及地震知识。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编者注:“生命三角”是国际救援者道格·库普于1985年提出的避震理论——简单地说,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俱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称作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