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联想到前段时间也曾是舆论焦点的习近平微服私访打的的虚假新闻,也是在不实的基础上勾勒出“既定事实”。这些事实不存在的假新闻,或许能够挠到民众的痒处,让大家有更多挥洒言论的空间,久而久之,大家甚至都有种不太在乎新闻本身的科学求实观。对于新闻来说,就和职业准则及道德背道而驰。 |
24日,媒体爆出“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调查”。中国红会秘书长王汝鹏26日在微博称,红会没有任何人说要重查郭美美事件,红会社会监督委目前也没有开会作出重查决定。(4月27日 中国网)
对于所谓的“重启调查郭美美事件”的乌龙事件,相关消息只是监督委王永、刘姝威两位委员的个人提议,王汝鹏称“一些媒体记者见风就是雨,报道成了红会决定要重查郭美美事件,这样的乌龙新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虽然是乌龙新闻,但是却已在坊间流传甚广,乃至于很多人感叹红十字会终于做出了2013年度最让人信服的举动。一个郭美美,成为红十字乃至于中国慈善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批判和民意的角度出发,或许都有太多理由要好好的“回味”郭美美事件一番。然而当事件以乌龙事件告一段落之后,我们不由感慨,“新闻由头”还是被民粹了一把。
联想到前段时间也曾是舆论焦点的习近平微服私访打的的虚假新闻,也是在不实的基础上勾勒出“既定事实”。这些事实不存在的假新闻,或许能够挠到民众的痒处,让大家有更多挥洒言论的空间,久而久之,大家甚至都有种不太在乎新闻本身的科学求实观。对于新闻来说,就和职业准则及道德背道而驰。
新闻报道中,讲究先后秩序。在既定事实发生之后,方可“来料加工”,这是天生逻辑清楚的事情。非如此,岂不成了闭门造车?而“重启调查郭美美事件”,只是有两个红会社会监督委员提过这个建议,但并不能成为敏感性新闻的完整体,它还没有脱胎于整个监督委员会的认同和议程,更谈不上涉及红会的相关事宜。但是这八字刚刚划了半撇,就因符合不少舆论的胃口以及民众的“气顺”,结果就“水到渠成”,一时间吐槽者众。
说俗点,就是某些人要中枪,也得看到“枪声响、子弹进”,大家才方可进行有的放矢的报道。裹挟情绪和揣测的新闻,或许能让阅读者有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但是最终被证明只是空中楼阁,那结果浪费的感情成本岂不更大?
新闻记者在这个时代,已然有着不同于新闻本身的意义了。他们更加受人尊敬,是源自于对社会现象有着手术刀般的追问精神,是综合了报道、监督、批评的多重使命。就因为此,就更应该有种客观、真实、完整的还原精神。不用理会看新闻人的感受,你只要还原新闻本身,就是功劳一件。而迎合着大众情绪表达的“新闻”,还请销声匿迹吧。(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