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很多准确的分析认为,中国的第四代战机很可能会在5年内开始服役,虽然那时候第三代战机仍是中国空军的主力,但中国可能会使用自己掌握的第四代战机的技术对其进行改进以适应新的空战环境。 |
对于中国引进俄罗斯的苏-35战机近来可谓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声音异常刺耳。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5月号(提前出版)刊文说,从中俄军售的历史可以看出,莫斯科的确不相信眼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歼-11B、歼-15、歼-16战斗机的出现,已经让莫斯科流过一次眼泪,但擦干眼泪之后,莫斯科又敲定了向中国出售苏-35的协议。如果本刊没有估计错的话,至多不超过10年,莫斯科的一些人还会因为苏-35再流一次眼泪。
对于中国引进的苏-35的分析,实际上有三种说法,即一是主要看中其发动机和雷达而引进,二是其使用的某些技术可以帮助中国研发完善歼-20和歼-31,三是这属于中俄之间的政治决定。在这三种认识中,国外媒体纷纷看好第一种和第二种,而很多中国人士均认为属于第三种情况,即这是中国为了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推行的改革和不使俄罗斯军工慢慢消亡,而作出的并非自己亟需的采购决定!
但像平可夫之类的“外国人”总是对中国的军工能力嗤之以鼻,动辄做出“惊人”的分析,而且往往信口开河,耸人听闻,他对中国歼-20的推断就可见一斑。如今,他再次推断苏-35的采购合同将帮助沈飞在下一个20年依然有饭吃,那就是研制歼-11C/D或者称作歼-X之类的战斗机,并大量仿制中国版的117S发动机和“雪豹”-E,还将对苏-35的技术慢慢消化、摸熟、自己动手改良。
其实,平可夫的想法可谓很天真很可爱,而且对中国的看法永远不脱其惯性思维。如果说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购买苏-27战机,是纯粹的引进技术进行仿制,那是肯定无疑的,因为那时中国空军的主力是第二代战机,对于第三代战机的渴求是非常急迫的。正是因为引进了苏-27的技术,使得中国在短时间内装备了第三代战机,从此逐步缩小了与周边国家军机的技术差距。那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是迫不及待的,如果不引进,凭借中国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在实现这个过程中的时间可能会是数十年。
但如今,中国的第四代战机歼-20和歼-31已经进入密集试飞阶段,中国在这代战机的技术上已经有超过俄罗斯,直追美国的可能。如果说中国在某些单项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弱点,这一点现在无可否认,但是在总体上中国可能并不落后很多。根据很多准确的分析认为,中国的第四代战机很可能会在5年内开始服役,虽然那时候第三代战机仍是中国空军的主力,但中国可能会使用自己掌握的第四代战机的技术对其进行改进以适应新的空战环境。而那时,苏-35所代表的技术,可能已经稍显落后,而且中国近年的巨额投入可能会在那时候在发动机和雷达上结出硕果,这些纯粹的国产技术很可能比起俄罗斯青黄不接的技术进步来说,在高技术方面能力更强一些。
特别是根据平可夫预测的时间段内,中国和俄罗斯的第四代战机(俄罗斯的第五代)均已批量服役,不要说中国不会仿制苏-35(已经毫无意义),即便是仿制,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无关紧要,因此何来俄罗斯会再次流眼泪之说?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其研发多年至今没有打开国际市场的苏-35,正因为中国的采购,为该战机打开外销大门做足了广告,有可能会使其他国家紧跟着效仿,这才是俄罗斯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不但俄罗斯现在会笑,将来俄罗斯更会喜不自胜,因为中国这样的大国都使用这种战机,将会使得印度等国趋之若鹜,俄罗斯将因此而赚的盆满钵满!
(注:本文转载自“陈光文-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