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麻生太郎说,在过去1500多年中,与中国的关系未曾有过极其圆满的历史。此番刺耳言论一出,立刻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事实上,这番言论正体现了他的中国观与心里话——其毫无反省日本对中国侵略历史之意,而是要为拉拢印度、制衡中国而造舆论、找“根据”。 |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关于侵略史的错误言论及其穿迷彩登战车、高呼“天皇万岁”等行为令世人侧目。无独有偶,安倍内阁副首相麻生太郎最近也在国内外竭力“激情表演”。4月份,麻生执意参拜靖国神社;5月4日,麻生又借在新德里出席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之机,挑拨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对印度领导人说中国的坏话,拉拢、鼓励印度共同抗衡中国。
麻生表示:“日本在海上与中国相邻,印度在陆上与中国接壤。但我们在过去1500多年中,与中国的关系未曾有过极其圆满的历史。”麻生还大肆渲染中国威胁,强调针对中国构筑日、美、印、澳四国联盟的重要性。
过去,中日两国领导人见面,为了表示友好和对中日关系的重视,经常讲两国有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麻生此番刺耳言论一出,立刻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事实上,这番言论正体现了他的中国观与心里话——其毫无反省日本对中国侵略历史之意,而是要为拉拢印度、制衡中国而造舆论、找“根据”。
回顾中日两国1500年以来的交往史,和平共处持续的时间较长,但也有不幸的时期。除了元朝中国的蒙古族上层试图入侵日本但失败而归之外,中日之间发生的战争大都是日本对中国及朝鲜半岛的侵略扩张造成的。
在古代,公元663年,日本曾发兵朝鲜半岛以支援百济,在白江口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击败。此后约500年,日本与唐、宋时期的中国保持了较长时期总体上的友好交往。元朝不足百年,日本称是神风保佑才战胜了“元寇来袭”。而元末明初起,日本倭寇便开始大举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1597年,丰臣秀吉先后两次发兵入侵朝鲜半岛,目的是占领中国,甚至企图囊括印度。在中国明朝与朝鲜联军的反击下,丰臣秀吉彻底失败,一命呜呼。然而,丰臣秀吉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则被后来的日本军国主义所继承。1609年,原丰臣秀吉部下的第四军——萨摩藩的岛津家族在德川幕府默许下把对外扩张的矛头转向琉球国,出兵琉球并迫使琉球王投降,而英国也是从这时开始入侵印度。
在近代,中国和印度都先后遇到来自海上列强英国或日本的入侵。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元气大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和印度一样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而日本这个亚洲的海洋国家则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并与英国结盟,成为“脱亚入欧”的亚洲海盗国家和帝国主义列强之一。1872年,明治政府首先把琉球国变为日本的所谓“琉球藩”,继而于1873年首次出兵中国的台湾,并于1879年彻底灭亡了琉球国,强行将其变为日本的冲绳县。然而,日本明治政府的扩张野心远不止于此。1894年日本伊藤博文内阁在朝鲜半岛发动甲午战争胜局已定后,没等战争结束就于1895年1月14日的内阁会议秘密决定占有钓鱼岛等岛屿。同年4月17日,日本政府强迫中国清朝政府签署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迫使中国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国台湾省被日本殖民统治了50年。1902年日本与英国结成军事同盟后,又于1904年在中国的辽东半岛发动了日俄战争。
二战后,日本在冷战时期曾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企图通过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来分裂中国,但彻底失败。1972年中日邦交正化后,中日两国人民要求两国世代友好、和睦相处的愿望得以实现,两国友好合作符合中日双方及亚洲各国的利益。然而,自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抬头,如今更加甚嚣尘上。安倍、麻生美化侵略历史,推动修改战后《日本国宪法》,在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方面加强国际军事联盟。这必然导致日本逐步突破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内与国际秩序,并危害邻国,引起日本同中韩等近邻国家的关系严重倒退。
如此看来,对于麻生所说的1500年来中日关系“没有特别顺利过”,可以理解为:第一,日本无论是企图武力征服还是结盟对抗中国,从来没有顺利过,最终必遭彻底失败;第二,中日关系之所以没有特别顺利,其根本原因很清楚,就是日本曾经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结盟干涉和武力侵略。除此之外,历史、现实和未来恐怕都不会给出别的答案。
(作者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