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才是圆梦成才的内在驱动力,这是北大保安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
在过去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人考学深造,有的考取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还有的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针对这一现象,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称,“大学本来应当是开放的,应当引导社会观念、社会潮流。现在只是有保安旁听他们的课,拿文凭。我想未来应该更加走向开放,有更多的市民去旁听他们的课,拿到文凭。
与一些在校大学生逃课和沉湎游戏的荒废学业相比,北大保安“站着上北大”的励志故事着实让人感动和欣慰。他们向世人展示了新时代青年不泯理想、不甘平庸、立志成才的蓬勃朝气和远大抱负。“一个保安员,在辛苦的工作之余,能够充分利用北大良好的学习资源,努力进取,提高自己,这样的精神让我钦佩。”北大校长周其凤的由衷称赞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在人们的常识性认知里,“保安”不过是身处社会底层的草根一族,但北大保安却不乏向上涌动、拼搏圆梦的勇气和志向。他们守护着燕园,更守望着理想。相继拥有“北大保安”、“北大中文系学生”、“支教老师”三个角色的甘相伟,以“起点不能决定终点”作为对其追梦成功的人生感慨,这既是对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励志动力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时下风行于世的“起跑线”说的现实否定。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才是圆梦成才的内在驱动力,这是北大保安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启示之二,让学习成为健康生活方式,让每个人的价值体现最大化,应是人们不懈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然,获取北大本科生、研究生的学历文凭是北大保安的追梦目标,但如果从中读出以名校文凭装潢门面的意味,无疑是遁入了“文凭热”的世俗偏见,贬低甚至曲解了“北大保安考大学”现象的正能量。事实上,尽管“文凭”不乏对成功的“标志”作用,但学历并不代表能力,文凭也不等同于价值,“北大保安考大学”传递给社会更多的应该是倡导“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息。读书的平台不必在名校,求学的目标更不为谋“文凭”。
应该说,北大保安是“励志哥”,也是“幸运哥”。正是北大良好的教育资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才使得他们有条件和机会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阅读。由此看来,坚持教育资源的开放与普惠,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践行“让人人同享人生出彩机会”的公平理念至关重要。正如北京青年报评论员蔡方华所言,“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像北大那样鼓励人们深造,如果每个小环境都允许人们通过奋斗改变处境,如果不同群体之间的平等交流更为通畅,就能唤醒更多人的进取渴望,一种活跃的、充满希望的力量就会在时代回荡。”这应该是北大保安上大学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三,也是最大看点。(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