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加报:极端看涨或看衰中国是错误的

2013年05月15日10:55    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号:
摘要:分析人士总是把中国投资增长的起起伏伏放到一种看涨或看衰的描述中,这些观点不符合中国现实。

海外网5月15日电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5月12日刊登证券分析师马克·德韦弗的新书《中国特色的活力:世界新兴经济大国的投资繁荣与衰落》节选。全文如下:

尽管中国投资周期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重视,但中国以外的地区很少有人就此发表论述。外国观察家倾向于关注中国GDP高速增长的来源和可持续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GDP增速变化的原因。他们主要对“宏观”问题感兴趣:中国崛起为经济强国的原因,中国很快将“统治世界”吗,中国是否“濒临崩溃”?

虽然中国投资增长的起起伏伏也吸引了许多人关注,但这些起伏从未被视作一个循环的一部分。相反,分析人士总是把这些起伏放到一种看涨或看衰的描述中。这些观点常常是这些分析人士预想的结果,不符合中国现实。

看涨者喜欢把中国看作根据理性原则运作的高度有组织社会。这一观点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像阿塔纳斯·珂雪这样的早期现代学者,他在1677年关于中国的一本著作中认为中国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应该有一种独特的“模式”,能够用国家理性调节市场的“无秩序”。

另外,中国宣称自己正处于过渡期,即将形成更加持续的“增长模式”,看涨者对此深信不疑。即使投资的增长-衰退循环过去可能存在过,但这种循环不会在未来重演。北京一旦实现经济调整,消费将成为累积需求的主要来源。投资波动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相反,看衰者认为,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基于其促进经济繁荣的能力。如果GDP增速下滑,低于普遍认为的8%的警戒线,该国将陷入动荡。这样看,中国有点像电影《生死时速》里的公交车,一旦减速就会爆炸。那么中国的投资周期问题就像下一个公交站台一样毫无意义。

这两种极端观点都没有事实依据。看涨者的观点基于对中央政府权力以及中央政府理性实践经济能力的过分夸大。实际上,中国投资高涨也带来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问题,这与其他国家一样。在计划经济年代,尽管国家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但这些问题比现在更为严重。所谓的国家在稳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找不到数据支持。

也没有证据显示中国的增长模式发生改变。虽然有人说中国正在向家庭消费模式转变,但该观点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中国GDP的增速仍在持续放缓。投资周期与GDP无关的判断显然是不成熟的。

关于共产党无法挺过低于8%的经济增速的观点也与实际不符。

中国评论员并不认为投资起伏不存在,或者与经济不相关。他们既不认为增长模式即将发生转变,也不认为中国将大难临头。他们主要担心的是经济过热的风险以及政府干预周期的做法。与美国评论员相比,中国主流媒体评论员很少提到“中国模式”。他们说得更多的是投资、通胀和宏观调控。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