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禹海君:贴牌“洋奶粉”何以大行其道

2013年05月16日10:00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摘要:贴牌“洋奶粉”仍然能够大行其道,很大一部分源于国产奶粉不争气,而对“洋奶粉”销售的监管缺失,此种情况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益,更是人们对整个奶粉市场的信心。

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央视播出了记者关于贴牌洋奶粉的调查。一种是以中国公司的名义申请新西兰商标,只需交5100元,但产地不能写新西兰;另外一种是在新西兰注册皮包公司,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5月15日《京华时报》)

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但贴牌“洋奶粉”仍然能够大行其道,直到今日还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的原因不外乎几个:

一者,多数贴牌“洋奶粉”是通过网购、邮购或母婴连锁店体系进行销售,较少通过大型超市、商场等渠道销售,而且这些产品所针对的又是那些渴望购买“洋奶粉”的中小城市、内地城市中高收入群体,这种销售渠道和目标的刻意选择,无疑避开了被消费者戳破真相或者维权的风险。

二者,由于国产奶粉不争气,经过“三聚氰胺”等一系列让人心惊肉跳且防不胜防的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奶粉渐渐失去信心,于是人们开始追逐价格畸高的洋品牌。这就给了贴牌“洋奶粉”生存的土壤。

三者,贴牌“洋奶粉”的大行其道也与监管缺失有关。尽管贴牌“洋奶粉”质量稳定性堪忧,而且还存在夸大或者虚假宣传的问题,但质监部门很难判断奶粉是否完全是进口奶源。同时,法律法规也没有界定监管部门的职责,而国外更是“你不在那卖,政府管不着你”。

毫无疑问,贴牌“洋奶粉”的大行其道,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益,更是人们对整个奶粉市场的信心。对此,当务之急当然是加强市场销售渠道的整顿,清理奶粉中的“假洋鬼子”。然而,更重要的是,亟须从行业整体上恢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品牌、监管体系的信心,唯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贴牌“洋奶粉”生存的土壤。(禹海君)

分享到:

(责编:何方晴(实习生)、知秋)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