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的中国政府首脑外交,既要阐明中华理念,更要寻求务实合作成果,以福泽人民。李克强此访还会展示出鲜明的内(政)外(交)兼修的特点。 |
海外网5月18日电 据星岛环球网5月18日报道,5月19日至28日,李克强以总理身份首次出访选择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国四国,显示出中国政府既重视亚洲邻国、新兴大国,也重视发达国家、欧洲强国,呈现出大国全方位外交注重欧亚平衡、睦邻友好、全球布局的特点。
龙象共舞写新篇
人们期待,中印两国政府从战略高度推进中印合作,这将造福25亿人民。龙象共舞将是亚洲之幸,也是世界之幸。两大文明古国交融互鉴,两大新型市场对接互补,两大邻邦共同发展,两大发展中国家和平共处,将给世界带来新的活力和重大示范作用。
李克强此访,应能增进中印政治互信,推动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中印作为大国,应借鉴历史经验,以宽广的胸怀,深邃的智慧 ,稳妥处理双方分歧,管控边境问题。李克强此行,应能推动中印之间区域贸易谈判达成共识,在实现贸易平衡、产业合作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中国对印度的一些重要关切,相信会有善意的回应。比如,印度关心的河流问题,中国处于上游,在给下游国家提供水文资料等问题方面,中国政府应有积极的考虑。中国视印度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对印度在联合国包括在安理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应能予理解和支持。
中巴全天候友谊结新果
中巴友好有着深厚广泛的民意基础。中国网民称巴基斯坦为“巴铁”,意思是“像钢铁一样坚固牢靠的朋友”。中国一向支持巴捍卫主权和独立,支持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巴反恐和维护稳定。相信李克强此访,应能深化中巴全面战略合作,拓展中巴务实合作,扩大中巴人文交流,密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配合。中巴将以大项目合作为契机,加强金融和投资合作,推进基建、海洋、能源、农业、防务等领域的合作。
应该看到,中印关系、中巴关系平行发展,中巴关系不针对印度。世人应该了解:中国不是印度洋国家,对印度洋从来没有野心,中国不会谋求在印度洋的利益。某些人说中国对印度洋虎视眈眈,是无端的揣测,不值一哂。
开启中瑞务实合作新时代
2010年,李克强访瑞时,中瑞决定早日启动自贸协定谈判。此次,李克强应能看到中瑞自贸区谈判实质性进展。若此举成功,这将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同发达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和欧元区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这将是中瑞关系的里程碑,是中国对外合作的一个重大突破,具有标本意义。中国还将乘势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与瑞士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
瑞士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李克强将乘机宣介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如何把握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债务、影子银行等问题的关切,阐明中国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的政策主张。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过程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做法。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和国际金融体系,防范金融风险。希望发到国家妥善解决政府债务问题,特别要降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
提升中德合作水平
德国是欧洲对华合作的领跑者。2010年,两国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德连续多年保持彼此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地位。李克强此次访问德国,双方企业应能签署大额合作协议。
面向未来,中德合作基础深厚、前景广阔。中德发展的新课题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德国号称欧洲的引擎。德国在走出欧债危机中表现不凡,中国正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相互合作会相得益彰。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中德可以结成伙伴;德国的先进制造业可以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提供助力;德国的现代农业可以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帮助。中国与德国在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领域可以合作。总之,双方要抓住新机遇,拓展合作新领域。中德应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才是合作交流的主体。中国将以改革开放打造更加透明、公正、法治的市场环境,为中德合作提供条件。德国也应为中国企业进入德国投资提供平等待遇。
中德之交,有力于中欧关系的拓展。可以预期,李克强总理此访,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
李克强此次访德,在政治上,应会重申对战后秩序的认同 。德国战后的反思是深刻的,能直面历史,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不直面历史,不承担历史责任,就不能算是成熟的现代文明国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修明内政也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人们期待,李克强总理的首次外访,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作者:范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