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总理将首次出访的第一站选为新德里,足见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对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中印两国均迈进在“重发展、谋崛起”的“富民强国”征程中,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都拥有“体系变革”、“发展权益”和“内外维稳”等相似的利益诉求。 |
5月19日,已经炎热起来的印度首都新德里迎来了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人李克强总理的到访。在新德里机场,李克强发表简短讲话,代表中国13亿人民向印度12亿人民问好。
这是李总理履新以来的首次出访,两国政府领导人将共商两国发展大计,探讨深化战略合作的前景,把脉地区局势与全球大势。此次出访注定会在两国关系史上留下重彩浓墨。
李总理将首次出访的第一站选为新德里,足见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对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这实际上是中印关系的一大特色,即“高层领航”。在过去的十年里,两国高层的互动尤为频密。据报道,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前总理温家宝先后在不同场合与印度总理辛格会晤多达26场。正是在这种“高层领航”的模式下,两国能在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二十余年中不断缩小分歧、扩大合作,推动建立起一系列沟通、磋商、协调与合作机制,且每每能有效防止消极事态升级并冲击两国关系的稳定大局。
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高层”之所以能“领航”双边关系发展大势,端在于两国领导人及精英阶层均能对中印关系的战略及全球意义有着清晰认知。中印两国都具有悠久文明,又同为超大规模经济体与发展中大国;此外,两国均迈进在“重发展、谋崛起”的“富民强国”征程中,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都拥有“体系变革”、“发展权益”和“内外维稳”等相似的利益诉求。这些鲜见于其他大国关系之间的共同特质,使中印两国互视为“发展机遇”,极其重视两国在双边、多边、地区与全球各个层面、各个重大领域的磋商、协调与合作。
特别是在发展问题上,两国具有“天然战略合作伙伴”的质素,因为两国均需要一个内外稳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两国都进入了体制改革攻坚期、发展问题多发期、社会矛盾凸显期,面临着多期并发的国内制约;同时,地区危机频发、发达经济体的打压、以及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困惑等,也给两国“富民强国”战略带来诸多外部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内外发展的难题,正是两国领导人所探讨的重大内容。
此外,中印之间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虽说中印在亚洲有着“足够发展空间”,但由于两国经济体的庞大,这种“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的合作深度与广度。两国只有扩大合作面,发展的空间才会越大;反之,两国若是搞恶性竞争,那么发展的空间就会越逼仄,甚至导致两国的“和平发展进程可逆”。有鉴于此,中印两国如何基于优势互补深化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以创造并扩大“发展空间”,正是李总理此访的重要目的。出访期间,双方将签订的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也正是两国政府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的最好注脚。
作为两个日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印两国不仅有能力改变世界秩序,更有能力改变地球面貌。这就意味着,在发展模式上,中印两国注定不能效仿西方发达经济体,否则几个地球也难承载中印“强国梦”之重,更遑论让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梦可圆”。因此,中印两国如何为自身,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寻一条“共存共荣、永续发展”的发展道路,也是两国领导人需要经常把盏共商的重大话题。
基于两国发展战略的同质性,中印间尽管仍存在着“发展竞争面”、“战略猜疑面”、“主权争端面”、“历史负债面”、“政治差异面”等问题,但过去的十年却依旧是中印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最为稳定且保持不断向好态势的十年。这实际上已揭示了全球化大势下大国相处之道的最基本原则,即重在共谋发展,而非相互制衡。可以想见,未来的十年有望成为中印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十年。而这,也正是李克强总理将首访之地选在印度的战略意义之所在。
(胡仕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