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亲子买凶杀害父亲、姐姐,这个惊悚的案件是一起不折不扣的人伦悲剧,其间交织的血与泪、爱与殇、亲情与决绝,无法不让人惊愕而黯然。抛开这些,高考是其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关键词。 |
5月12日凌晨,河南省周口市发生一起杀人案,高某和女儿在家中被杀。经警方调查,高某的儿子高炜晟涉嫌雇凶杀人。
亲子买凶杀害父亲、姐姐,这个惊悚的案件是一起不折不扣的人伦悲剧,其间交织的血与泪、爱与殇、亲情与决绝,无法不让人惊愕而黯然。抛开这些,高考是其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关键词。
相关报道称,高某对高炜晟期望很高,他想让儿子自己奋斗,靠考取好大学谋前途。高炜晟也多次和朋友抱怨,家里想让他考一个好大学,但他感觉自己办不到。终于,在距离高考还有26天的时候,他不堪重压,实施了预谋已久的“杀人计划”。
高压之下便雇凶杀亲,这当然是极端的案例。但每年的高考前夕,总有悲剧浮现。日前广州濠头中学一名高三生坠楼身亡,原因是高考压力过大,导致他产生精神问题;更早之前,珠海一学生要放弃高考转当赛车手,在母亲劝阻的过程中差点驾车撞倒母亲……高考没有“原罪”,但与高考有关的悲剧却不胜枚举。
毋庸讳言,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的门槛也不再高不可攀。去年的统计显示,一些省市的高考录取率高达80%甚至90%,只要成绩尚可,迈进大学之门委实容易。但为何高中学子仍然感到“压力山大”?究其原因,考大学虽易,但名校资源依然“以稀为贵”,莘莘学子仍要面对“挤独木桥”般艰难的现实竞争。科举时代虽早已远去,但高考仍被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赋予了过多的价值期许,仿佛考上好大学便能实现命运的华丽转身,生活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说,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活得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这种判断看似轻率,实则不无道理。对孩子固然不必溺爱,但也不能走入另一个极端,把高考当成教育的全部。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培养会考试的孩子,而要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如果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如果家长对孩子“下死命令”必须考上名校,如果全社会都认可考上名校就“一俊遮百丑”的功利片面教育观,那就必然会产生一些病态甚至是危险的后果。
因此,家长和学校不应过多渲染高考的重要性和紧张程度,相关教育部门也应该不断改进高考制度,逐步革除一考定终身的痼疾。对要参加高考的孩子,少一些“风刀霜剑严相逼”的高压手段,少一些“棍棒之下出成绩”的偏见,更要少一些“成王败寇”的简单粗暴的评判,别让孩子在参加高考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好像稍有闪失,就会前途尽毁。
高考不是洪水猛兽,考得好不会就此一帆风顺,考不好也不会因而坠入深渊、永世不得翻身。人生之路很长,高考不过沿途一站,放平心态走过,回首皆成风景。
(王石川,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