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03日13:30|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字号:
11月29日下午1点,一名微博实名认证为“华西医院心内科杨庆”的网友发布了一条微博,称某大学教授在病情稳定后拒绝从CCU转入普通病房,对医生破口大骂,“并说别人的命关他屁事。他教授的命,是十个人都换不来的。”
民间俗语早就有言,“黄泉路上无老少”,说的就是无论你或老或少,或富或贫,或贵或贱,面对死神之时,谁都搞不得特殊,即所谓“死神面前,人人平等”。不过,到了医学发达的今天,这样俗语似乎不灵了——其实在这句俗语流行的古时,它也只是在某种条件下才是灵验的。
一些有钱购买或有权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人,当他们面对死神威胁时,就可以通过钱或权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战胜病魔或延缓病情的发展,延续生命,甚至重获健康。而相应的,那些无钱或无权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人,则只能眼睁睁看着病情发展而无能为力,最终被死神夺去生命。
也就是说,当死神来袭之时,有无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能力,决定了每个人在死神面前能否被平等对待。这样一来,一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必然比普通人更能在死神面前全身而退。而其中的一些人,也必然会因为这种全身而退获得某种优越感,当其带着这种优越感面对他人特别是境况不如他的他人时,就会产生对他人的蔑视。
很显然,身为大学教授,这位患者是有能力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由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享受医疗服务的“能力”而生的优越感和傲慢,使其比普通人更加惜命,所以他即使在病情稳定之后也拒绝转入普通病房——若是收入一般的普通人,呆在收费高昂的CCU病房里,恐怕早就度日如年了。如果仅仅止于惜命,倒还在人之常情之列,但是这位病情稳定的教授不肯腾出CCU紧张的床位给其他危重病人,并称别人的命不关他屁事,而且他的命“十个人的命都换不来”,表现出的却不是惜命,而是无视生命,无视他人的生命。
视自己生命如珍宝,视他人生命如草芥,让这样的人做教书育人的大学教授,显然有辱教授之名。这样的人自然要为人所不齿。不过,社会上与这位教授有着同样想法的人,却并非少数。如果将此仅仅归结为个人品质问题,显然有失肤浅。
这位大学教授以及与他类似的人的傲慢,归根结蒂,其产生的基础,是不均衡的医疗服务——我能享受的你不能享受,我自然会自我感觉高你一等。如果所有的人不分贵贱都能享受同等的医疗服务,教授的傲慢还会有来由吗?别人的命还会被认为比他的命贱吗?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得起病,尤其是看得起大病,才能让一些人在死神不再有蔑视他人生命的优越和傲慢。而这,有赖于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张楠之)
(责编:牛宁)
医疗服务,能力,病情,死神,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