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许一力:中国的“底特律模式”大猜想

2013年12月05日08:20|来源:海外网|字号:

底特律的这种发展模式,与中国当下的工业城市发展模式如出一辙——资源型单一发展。这样的模式对城市发展有着较强的推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周期、消费偏好等环境因素变化,城市的短板就逐渐显露出来,单一发展模式的城市转型非常困难。最终,底特律也恰恰死在了穷则思变引发的投资浪费之上。

底特律是所谓“大厦集群”的受害者。它的城市发展采用了以大企业为龙头、通过大规模地修建办公楼、体育场馆、交通设施等来刺激增长的战略。这种大工业和基础设施先行的模式,使城市发展过度依赖单一的汽车业,违反了城市多元化的本性,最终也让底特律成为美国汽车业衰落的直接受害者。

就在危机爆发前,底特律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由此形成一个汽车产业链条,汽车年产量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从业人员近20万人,约占全市职工总数的40%以上。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了底特律致命一击,作为核心制造业的三大汽车公司裁员高达14万人,城市开始逐渐沦为空城,最终不可避免的走向破产。

现在好了,大家都把底特律当成反面的教材,可惜的是,这种模式在中国却仍然是诸多地方政府的掌上明珠。

眼前可举的例子很多,2008年钢铁价格鉴定,鞍山市经济开始走出滑坡。2012年煤炭进入严冬、神木、鄂尔多斯等炒煤圣地相继进入破产边缘。此外、云南东川、湖北黄石、甘肃玉门,这些都是依赖着单一资源模式发展的城市,也都随着产业的没落或者资源枯竭经济快速衰落。

2011年,中国公布了一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总共有69个城市上榜,而到了今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扩张到了118座,涉及3400多万人口,可见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已经是迫在眉睫。在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这种单一产业城市的经济增速往往快于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企业效益及人均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也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然而经过长期过度开发使用之后,必然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

一旦出现了经济下行等环境因素,那么这些单一产业城市的风险抵御能力也会严重低于综合型城市。尤其是类似制造业或者重工业为支柱的地区,畸形发达的第二产业挤压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金融业。由于资源行业竞争力强、贷款风险小,金融机构垒大户现象突出,抑制了对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动力。这导致了金融业的资产配置功能在产业过度集中的城市中不仅无法发挥正面作用,反而会加速城市瘸腿发展的规模,进而累积风险。

为什么中国很多的城市都出现了这种毛病,准备去走底特律的老路呢?

主要的问题恰恰在于政府干预市场太多。大批地方官员本着“在我任期内兴建一批符合经济周期产业”的目标,强制性的将城市发展模式锁死,并且最终演变成了一个个单一产业主导经济死路模式下的鬼城。

我相信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城市发展太过迅速,很多城市至今仍然维持在经济上升周期的余晖中。这些没有经历过衰退的城市,根本无从知晓当前的发展模式是否真的能够承担经济风险。而真正风险随时可能到来。

都是发展规划的盲目和政府的过度干预惹的祸。

说到底,中国有太多的地方政府参与到经济和产业的决策中,从产业园区到新城开发、再到招商引资,政府之手无处不在,但实践证明,政府往往不比市场更聪明。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营造出优秀企业或产业发展的平台,而非变身为企业或为企业鼓与呼,而这又恰恰符合政府改革简政放权的大思路。未来中国的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以此为蓝本实施的,兼顾特色与综合的城市集群。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筑底周期,这种模式才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底特律 城市集群 鬼城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