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邓海建:还有多少“前秘书”蛰伏在高校?

2013年12月06日08:20|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字号:

  人大“跑路”处长蔡荣生东窗事发后,“火箭”院长胡娟也被起底。2009年6月,胡娟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理学博士学位。1年以后,被学校评聘为教授。201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胡娟快速的升迁速度与不甚详细的履历,在她被免职的消息传出之后,便成为人们质疑的焦点。(12月4日《法制日报》)

  这既是“意外”,又在情理之中。蔡荣生事件后,不少猫腻一应拔出萝卜带出泥。譬如,胡娟的教授职称是2010年7月底才批准的,然而早在此前10至18个月,当事学校在向上级和各兄弟院校同行专家报批的申报“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多种文件中,称拟议中的院长带头人是资深教授胡娟,把当时实际上的青年副教授胡娟称为资深教授带头人……种种诡异,早就形迹可疑。

  胡娟事发后,传闻很多,尤其以“前校长秘书”的身份最引人遐想。抛开种种涉嫌人身攻击的流言不谈,权力会否“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恐怕不能算是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表面看,贪腐的是一两个人;但在民众眼里,溃坏的却是完整的制度链。仅以胡娟事件为例,显然绕不开几重追问:一者,在人大这样带有行政色彩的高校,“去行政化”之前,官员晋升通道何以在胡娟身上如此语焉不详?谁有能耐令其突破重重正常的晋升制度而置程序正义于不管不顾?二者,胡娟的上升之道,处处有“学术供养”的影子,而几乎每个环节,都能令人看到“能力”上的质疑。但就是这样的人,依然可以成为“院长”与“博士生导师”,学术斯文还能找到自己的遮羞布吗?

  回头看看,以上问题也许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果没有蔡荣生事件的引线,胡娟的是是非非会走进公共监督的视野吗?面对业内沸反盈天的质疑,重点高校、公信巍巍的高校都丧失了“自洁”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纠结与问题。可公众更想知道的是,在监督可能还不如人大的中国高校,究竟还有多少类似“前秘书”胡娟这样的“高人”,风光无限地蛰伏在校园里?

  权力上的失范,损失的是可见的物质或公信力;学术上的诡异,受害的可能就是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与坚守。作为中国高校典范的人民大学,如今爆出贪腐之外的种种猫腻,这是令人难堪又难过的事情。但这也恰恰告诉我们:以去行政化为使命的中国高校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容不得继续拖延敷衍。(邓海建)

(责编:张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胡娟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