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南都社论:让回到地面的“井居”者好好活着

2013年12月08日03:20|来源:南方都市报|字号:

  爸爸去哪儿?来自河北滦平的打工者王秀青的回答是去井下。继群租、蜗居这些司空见惯的生存方式之后,最近北京又爆出“井居”一族,据媒体报道,在朝阳区丽都广场南门附近,住着一批白天外出谋生、晚上下井居住的人,他们生活在不足3平方米的简陋空间里,当中有像王秀青这样的洗车工,还有以捡废品为生的独居老人。

  这种让人触目惊心的活法,当前已成为舆论焦点,它不是反抗高房价的行为艺术,而是打工者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呈现的是大城市光鲜亮丽背后的另一面,自媒体曝光以来想必已激发无数人的怜悯与同情。然而最新的消息是,当地执法者已用水泥将住人井的井口封死,住井者已陆续离开。显然对于“井居”一族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回到地面后,他们的境况未必会得到改善。

  他们又将上路,寻找新的活法!

  在这样的节点,执法者的管控思路难免受到批评,毕竟无论生活环境何等恶劣,对于“井居”一族而言,那些冒着热气的井都是他们的生存之所,眼下正值寒冬,王秀青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感叹:“相比外面的冷,井下太幸福了。”接下来他们何去何从,这一问题可能不在执法者的职责范围内,但“井居”群体的生存已作为一个公共议题被提出,各方不能视而不见。

  同样受到批评的还包括媒体,当初的报道可能是为了让社会关注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并期待他们的生活能得到改善,然而客观上,媒体的报道却致使“井居”者无家可归。此次报道在行业内部引发媒体伦理的讨论,有新闻从业者甚至感叹“有些角落不需要记者”。

  上述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对执法者的批评还是对媒体的苛责,都因为他们未能切实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当前的问题是,面对“井居”一族,尚没有配套的社会救助跟进,虽有民政部门表示将提供救助,但考虑到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民政部门应急性的救助未必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不同的是,他们多是城市的打工者,有基本的生活,其中甚至不乏拖家带口在北京求生存的“井居”者。以王秀青为例,他靠洗车获得收入,其子女在北京读书,尽管生存条件恶劣,但仍然有期盼,有寄托,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心里面敞亮”“井居”是他的生活方式,甚至也是他未来的希望。

  民政部门的救助只能缓解一时之需,“去了救助站,一家就没吃喝”的说法看似耸人听闻,实则反映了“井居”一族的困境。事实上,不仅民政部门临时性的救助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甚至连稳定的低保也无济于事。对他们来说,接受民政部门的救助反而可能断送前程,他们更需要的是稳定的工作和价格相对低廉甚至免费的住所。

  这是当前社会救助面临的新问题,过去的社会救助主要关注的是缺乏劳动能力的群体,救助主体是政府部门,资金来源则靠财政支出。相对而言,由于救助对象特征明显,因此开展救助并不复杂,而“井居”一族显然并不适合临时性的救助,他们更需要的是帮扶,这部分工作政府固然有一定的责任,过去也有所尝试,但经验表明,若单纯寄希望于政府这一主体,恐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这部分群体较为分散,识别较为困难,在政府提供一定支持的基础上引入N G O组织,发挥其精细化服务的优势,或许是应对“井居”一族现实困境的可行办法。

  大概自作家余华的《活着》一书问世以来,“活着”一词就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力量,世间百态讲述的多是各种活法,求生本为人类的本能需要,今天,各种极端活法所呈现的既是经济也是道德问题。“井居”一族让人惊叹的不仅是个体顽强的生存意志,他们所赖以生存的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大凡相对优越的围观者,都难免生出怜悯。回到地面“井居”者接下来去哪,此群体的救助问题亟待解答。

(责编:邹雅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井居,热力井,活着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