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10日09:41|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字号:
12月7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配套实施意见现行试点,2017年正式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最引人瞩目的是,在高考改革中,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12月8日新京报)
未来外语考试将不再在统一考试时进行,并不是说高考成绩将完全与英语无关,而是将英语成绩在处理处置上的“淡化”,或者采取的一个占“分值”较少的方式或“过关”方式,但无论怎样英语被高考以社会化考试方式“踢出”是不争的事实。公众相信,国家教育部门在论证和探讨高考考试改革并最终决定“淡化”英语成绩之时,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也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的。
就这一最具代表意义的高考课目变化和改革而言,本质上是对英语的准确定位,也是对过去的“疯狂追逐英语成绩”的纠偏。英语就是一门工具,也就是一个增强交流和表达能力,以及部门特殊岗位比较需要的工具,除此之外原本不必要赋予过多价值。多年以来,国内高考设计上过度偏重英语课程,将其列为“语文、数学”等主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扭曲性的培养人才思维。过去,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迫切需要与英语有关的人才,教育部门“顺应形势”助推英语考试和学习在情在理。然而,在时下的社会发展大气候下,英语学习已经社会化、国际化,即使高考不设计英语课目,社会公众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也是要学的。时代已经由被动走向世界,变成了主动拥抱世界,教育部门继续拔高英语学习的功效,实际已无必要。时下,教育部门及时调整高考考试思路,正符合这一社会发展实际和社会大气候。
社会已经成熟,公众已经理性,市场需要持续给力,这样的英语需求和英语学习动力,已经根本不需要教育部门的高考指挥棒的引导。那么,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教育部在高考环节果断将英语“踢出”,不是正当其时又是什么?更何况,从培养更高素质、更专业型人才的角度,将英语这一“工具”性的学习,交给个人兴趣和社会化培训完成,对于教育和高考也是一个必然的“减负”,让哪些想在其他社会领域有所发展的人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心无旁骛”,也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将多年来“高高在上”的英语拉下神坛,是教育之福,是公众期待,也是高考未来改革的必然方向,更是如何看待英语和如何学习英语的理性回归。(毕晓哲)
(责编:邹雅婷)
高考改革,英语成绩,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