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10日15:09|来源:中新网|字号:
中新网12月10日电 国家统计局11月29日宣布,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亿多吨,较2012年增幅2.1%,这是中国粮食第10年连续增长,但中国依然面临严峻的粮食问题。港台媒体分析指出,中国粮食需求大,且面临的国内国际挑战多,只有积极走出去,才能开辟解决未来粮食供求缺口的一个新方式。
中国粮食需求量大
香港《明报》10日评论文章指,粮食安天下之本。粮食安全,治国安邦头等大事。和石油一样,粮食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近10年来,中共中央每年的1号文件,内容始终紧扣农业和粮食主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更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上周二(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11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山东省农科院时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11月22日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经济形势的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所以说,粮食安全,就是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粮食安全,是口粮安全、谷物安全、食物安全;是产量的安全、供应流通能力的安全、质量的安全,三者缺一不可。粮食是特殊而敏感的产品。中国高层近来频提粮食安全,正是因为粮食安全对整个宏观经济有着基础性影响,粮食供给、粮价即使出现一些细小问题,将冲击整个宏观经济。
国内国际挑战多
《明报》文章指,粮食已成为一种“武器”。“粮食武器”是一些西方国家控制中国的重要手段。粮食战争或许是多方参与的世界上最复杂的“隐形战争”。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不可避免受到“粮食武器”的干扰。时下,世界主要产粮国正在强化对粮食出口的政治干预,颁布粮食出口禁令,给中国粮食供给带来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在自身粮食生产方面也面临挑战,《明报》文章指,中国要养活13亿人口,然而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水利基础设施陈旧,城市扩张和工业扩张加剧了耕地流失,粮食流通体系落后,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大量使用复合肥料造成农业生产率下降,还伴有水资源短缺和环境等问题。
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未变,粗放利用土地现象突出,土地管理形势严峻,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当前,要夯实土地权能这一基础,完善征地制度这一关键。
应对方法:积极推动农业走出去
《明报》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中提出:“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这应当是解决未来粮食供求缺口的一个方式。
台湾《旺报》指出,未来“中国好胃口”不但将进一步推涨大宗物料价格,也会影响大陆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关系。也因此,大陆积极向海外寻求农业发展,不但是为了稳定粮食自给率,更关系国内乃至国际粮食与原物料价格稳定。
文章指,由于目前国际粮食市场规模尚不足大陆粮食生产的一半,大陆的任何需求变化都将牵动国际大宗物料变化。换言之,大陆的粮食自给率问题不但是其内政问题,也牵动着周边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
(责编:宋胜男)
粮食自给率 明报 粮食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