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11日08:07|来源:法治周末|字号:
“修法、立法可能会耗费时间,但这个成本远低于动荡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在2013年搜狐“致敬变革者”财经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作出了上述表示。
在这个题为《做法治中国的建设者》的演讲中,吴晓灵指出,35年前,极度的压抑和贫穷使得每项政策的突破都能给绝大多数人带来福利的增加,改革的共鸣性很强。而今天,吴晓灵认为,改革的进程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的增长,同时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但这种格局未必是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
如何确保改革推向前进,吴晓灵给出了她的法治视角——“承认既得利益,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框架内进行利益调整和利益博弈,寻求利益公约数。”
在履职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之前,吴晓灵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担任多年的领导职务,力推人民币汇率改革,也开创了多项金融稳定制度。
当选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吴晓灵则在多个公开场合为建设法治国家奔走呼号。推进中国法治进程,让中国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是她的心愿,也是她正在努力的目标。
她直言机构监管为主的监管格局往往成为制定法律规范的障碍;她呼吁要用国家法律管好“国家账本”;她提出,在立法工作当中,要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关系,要向人大主导立法和修法过渡,要将立法权还给人大……
在关注整体进程的同时,作为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对于自己熟悉的经济金融领域的法治问题也给予了非常多的关注,除了在多个场合呼吁外,也在身体力行地予以推进。
就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吴晓灵领衔提出一份议案并带去了3份建议。其中一份就是《关于5年立法规划中金融立法工作的建议》。
吴晓灵已年过花甲,不过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她举手投足充满激情,谈吐亦逻辑清晰,若不是看到她已满头银发,很难将她同花甲老人联系起来。
虽然执掌金融领域多年,但现在吴晓灵在更多的时间和场合,更愿意谈论法治话题,即使谈及她所熟悉的金融领域的问题,也愿意从法律、制度的层面去评析。
她向记者列举了一些经济生活中法律不公的现象后称:“媒体要在构建法治社会上多发挥作用。”
如今,吴晓灵已经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工作了5个年头,其间,吴晓灵有哪些感悟?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又有哪些期许?对于财经领域的立法又有哪些展望?为此,法治周末记者专访了吴晓灵。
“未来将迎来法律修订的高峰期”
法治周末:您之前一直在金融领域工作,这几年您在多个场合提到法律、法治的问题,这只是您工作岗位变化的缘故,还是您认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法律制度层面的问题已是当下中国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吴晓灵:这同我的工作有很大关系,我现在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工作,这里主要就负责立法方面的工作;再者,这也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最迫切需要的。
法治周末: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为老百姓津津乐道,2014年是改革的开局之年,您认为推进改革,首先必须解决哪些问题?
吴晓灵: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许多突破了现行法律,涉及诸多利益调整,必须修法立法,将利益调整纳入法制的轨道。
法治周末:如何界定政府在改革中的角色?
吴晓灵: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政府而言,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但是现实中,政府自我授权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但很少有人去“较真儿”。
未来我们将迎来法律修订的高峰期,要使政府的行政规章符合法律、法规授权的原则,政府也一定要有法治思维,并且要用法治方式行使权力。
“用经典的判例来诠释法律的精髓”
法治周末:您提到,公民要把法律法规作为自身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要学会也要有勇气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诉求,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维护自身的权益。您也提到了太子奶的创始人李途纯的案子,说他最后能完身而归,就在于他在创业过程中始终守法合规地经营。李途纯是民营经济的代表人物,您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在未来改革中发展的法律保障?
吴晓灵:“打铁还得自身硬”,李途纯在创业中不去向任何人送礼,自己也不接受礼物,正是这样守法、合规地经营,才使他立于不败之地。
在法律上,国家要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和合法利益,不单纯是针对民营经济。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这也是三中全会决定中的重要内容。
法治周末:您提到要用经典的判例来诠释法律的精髓,具体应当怎么理解?
吴晓灵:经典案例用周其仁的话来说就像是讲故事,它会让人们更容易理解法律的实质,也有助于坚定大家的法律信心。
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领域中,有一些民营企业财产受到侵害的案件,如果能出现一个标杆性的判例,那我们所讲的原则就能落地。
今年以来,最高法院正在有序推进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希望这样的经典判例尽快出来。
法治周末:您也提到在法律不完备的情况下,作为法官判案要寻找社会的良心,这在审判案件中如何体现?
吴晓灵:法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完善的,有一些案情是合理不合法的,有的是合法不合理的,如何去定夺,这就体现了法官这个职业群体的良心。
这个时候,应按保护公民权利的价值取向作出定夺,这样的判决既能让社会看到法律的缺陷,不断通过修法来完善,也有助于引导社会道德。
“不是法律越多越好”
法治周末:您提到完善法律体系要有“较真儿的公民和较真儿的律师”,此前较真儿的公民和律师在推动收容遣送制度、劳教制度的废除上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推进金融领域法律和制度完善上,哪些公民和律师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晓灵:目前我还没看到。但我期望在理财市场上能出现这样的判例。也寄希望于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能在投资者保护上作出经典判例。
法治周末:您认为目前金融领域有哪些问题亟待法律规范,或者哪些法律亟待完善?
吴晓灵: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法律制度的完善。
但也不是法律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在未来几年中,应该重点修订和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以及信托法。
法治周末:您负责的领域里,明年会有哪些法律会修订?
吴晓灵:我负责的领域里有证券法、期货法,这两部法规修订的时机和条件都比较成熟,目前已经一同被列入了明年的立法计划。
(责编:牛宁)
吴晓灵 理财市场 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