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郑惠文:台湾学生眼中的大陆政治课

2013年12月23日09:55|来源:海外网|字号:

大陆政治课本“毛邓三”

大陆政治课本“毛邓三”

大陆高等院校从1985年开始招收台湾学生,近10多年来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台湾学生也纷纷到大陆交换、读书。截至去年年初,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已有3万多人。这些台湾学生有的从小学、初中就跟随“台商”爸妈到大陆做生意,还有人怀着好奇心主动到大陆学习。课堂中他们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具有大陆特色的政治课程。

大陆高等院校中的政治类课程,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邓三”等对于台湾学生而言都是选修课。但由于“其它选修课都很难在选课时抢到”,来中国人民大学交换的台湾学生李欣平表示:“所以就选了它们。”在传媒大学的李函也因为“听说(课程)很好过”选修了政治课。

然而由于两岸政治制度差异甚大,也有一些台湾学生出于猎奇心态而主动选修。在人民大学读本科的徐华阳觉得:“之前在台湾读过公民与社会课程,课上会讲到政体国体与选举等政治学常识,在台湾没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这样的政治课,就想体验一下。”

李欣平上了5年的政治课,她总结这些课程的内容:“基本上就在教社会主义经济,然后批判资本主义,论证为什么经典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到了今天的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但并不是每个台湾学生在政治课上都有所收获,李函发现课堂上的大陆学生“基本没有人在听课,我也‘入乡随俗’”。很多台湾学生表示“完全记不住课上讲过的内容”,由于大陆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时期就开始抓起,同时语文教育也承担了道德教化和意识形态宣传功能,所以对台湾学生而言,短期的“思想改造”难以奏效。

第一次上政治课的李函,不太熟悉期末考察将会如何进行,“所以蛮怕被判60分以下”。台湾学生后来发现,“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老师通常会划定考试内容所属范围及重点,基本上背一背就能通过。”一位同学直言,大陆的政治课“比较形式主义,甚至可以感觉到有些任课老师自己也不想上。”

台湾学生大多都对政治课不太感兴趣,或许和台湾经历过政治课程教育改革有关。

1949年国民党失去大陆,蒋介石反思失败和“教育和文化”有密切联系,并指出教育的失败在于学校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失控,因此格外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于是三民主义成为蒋介石威权体制下的“党国意识形态”。

从此,台湾学校都设有三民主义课程,而在1971年以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等高等院校纷纷成立三民主义研究所,专门培养教授三民主义课程的老师。

随着台湾经济在60、70年代的成长,及至80年代社会运动频繁,各方合力逐渐推动社会从威权走向民主,承担着国民党特殊教化功能的三民主义课程,被理所当然的要求“去意识形态化”。

台湾教育高层希望培养具有批判、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幅推广通识教育课程,昔日的“政治思想课”被压缩,改为四大领域的通识教育,分别为人文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

90年代,昔日的“三民主义研究所”也被改名为“中山所”“国家发展研究所”,而后台湾政党轮替,民进党执政后,更注重教育改革本土化,“认识台湾”正式取代“国民党党国教育”。

这一群来大陆念本科、研究生的台湾学生大多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在他们求学生涯中,台湾教材历经了深刻的去政治化的改革,因此可能对台湾解严前历史的了解都十分匮乏,也习惯了生活中没有政治,又怎么会对体现出“时光倒流”感的大陆政治课有多大的兴趣呢?

(责编:邹雅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