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武洁:莫因疫苗有风险便“抵制接种”

2013年12月24日13:21|来源:新闻晚报|字号:

  不到一个月,却接连发生多起疑似婴儿接种乙肝疫苗致死事件,而因致死婴儿尸检报告尚未完成并公布,让一系列事件变得迷雾重重。迷雾背后,针对上述事件流传的解释——偶合反应死亡,又关系到中国的疫苗免疫程序:新生婴儿是否需要出生24小时内必须接种乙肝疫苗。多位专家表示,在致死婴儿尸检报告出来前,难以对疑似乙肝疫苗致死事件下定论。

  在事实真相调查清楚之前,基于婴儿死亡与接种疫苗之间存在相关性,便对疫苗接种充满怀疑与不信任,甚至引发公众对于疫苗接种必要性的排斥乃至放弃接种,恐怕比疫苗质量风险更令人担忧。

  事实上,由于疫苗生产本身的技术限制,以及接种者个体之间的差异,疫苗接种存在不良反应风险本是常识。即便是在国外,对于疫苗质量有着更严格的风险管控,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率也仍然存在。通常认为,疫苗的不良反应率只要小于1:50000-1:100000都是安全的。然而,即便每5万名到10万名接种者中只有1人出现不良反应,仍意味着将有接种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并导致后遗症。从这个角度来看,被认为与婴儿死亡相关的这批疫苗,即便在事发地深圳,也已经用了2万多支,此前一直未收到不良反应的病例。如此看来,就算死亡事件属疫苗不良反应,按照疫苗不良反应率来看,也未必超标。疫苗的质量问题,也同样难以认定。

  可见,即便上述事件最终证实属疫苗不良反应,同样不是停止疫苗接种的理由。尽管对于“疫苗受害者”,理应有相应救助机制。但假如因此而导致对预防接种的怀疑与恐慌,甚至认为不接种疫苗更安全,极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这方面,并非没有教训。1974年,英国媒体报道接种白百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令公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发病率由接近之前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从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

  基于此,对于疫苗不良反应,固然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风险可控。但假如因为“疫苗有风险”,便简单的怀疑与抵制,极有可能打开了真正的“潘多拉魔盒”。

(责编:张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接种者,不良反应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