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新华网评:问题疫苗信息公布不应“挤牙膏”

2013年12月26日09:46|来源:新华网|字号:

  “问题疫苗”数据在“千呼万唤”后终于公布,但部分病例详情却仍然模糊。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和卫生计生委24日通报,深圳康泰公司乙肝疫苗已销售到27省(区、市),其他企业有2500多万人份疫苗可满足供应,但未更新全国疑似“疫苗致死”病例数。此前四川和广东江门、梅州3例病例详情如何,是否涉嫌迟报,皆未涉及。权威数据大而不明,地方“挤牙膏”般公布消息,这笔“糊涂账”何时能让百姓看得明白?

  从11月25日湖南出现婴儿注射疫苗后严重不良反应算起,疫苗事件已“发酵”近一个月,然而“问题疫苗”全国分发量与使用量,直至12月16日才陆续有深圳等地方部门断续发布“一鳞半爪”;疫苗需求缺口如何填补,各地更是“各自为战”,有的称只能自费接种昂贵的进口疫苗,有的说可以换成国产二类疫苗,有的则称会出现疫苗供应短缺,一些地方还一度出现到香港抢购疫苗等传言。

  数据关乎人命,影响国人信心。疫苗事件原因调查尚需时日,但不意味着存在“沉默期”。我国早已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明确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有基层疾控人员认为,疫苗事件至迟到12月17日深圳婴儿死亡时,已构成Ⅰ级(特别重大)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启动Ⅰ级应急响应。这一判断是否成立?全国层面应急机制是否已启动、已到何级别,或又为何不启动,公众有权知晓。有关部门的叫停之举也“谨慎”地在事发几日后才实施,深圳婴儿死亡后有关部门第二天下午才“将疫苗和死亡联系上”,不少群众质疑监管响应是否及时,有关人员是否失职。

  遗憾的是,这些问题仍未有令人信服的权威解释,相关部门似乎甘当冒一下头又钻进沙里的“鸵鸟”,国家相关应急机制的权威性被置之不顾。仅凭各地简单“总体安全”表态,群众质疑至今难消。

  调查结论应谨慎,数据缺位却非“谨慎”二字可解。疫苗安全事件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有关部门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一再失语,而应尽快、及时发布病例详情与动向,公布完善全面、因地制宜的解决措施,“高调”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才能契合群众关切,真正实践生命至上的原则。(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编:张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疫苗需求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