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网友来论>> 正文

王传涛:“洋节入侵”的文化冲突与休闲表达

2013年12月26日08:54|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如果社会不能建成所谓的休闲社会,假期体制不能还公众一个正常的娱乐心态,生活压力居高不下,物价、房价层层攀升,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建立健全,则公众就会以娱乐为借口,给自己多找几个娱乐假期。

25日是西方传统宗教节日圣诞节。早在圣诞节来临前两周,国内街头便已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大型商场门口摆好圣诞树,年轻人兴高采烈互赠礼物。这不仅让人想起两个月前颇为“冷清”的重阳节。“该不该过圣诞节”的争议再次回到人们视线,甚至有人因此表示对传统节日的担忧。

洋节入侵,伴随着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气氛,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国人过上了洋节。相比较而言,重阳也好、端午也罢,似乎并没有这么好的氛围。这让许多人感觉我们的传统文化或者说是文化传统“很受伤”,有些“厚此薄彼”的味道。

其实,依据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遇到这样的文明冲突或叫做文化冲突,只要打开国门,就必须要面对“洋为中用”或者说是“中为洋用”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国人过洋节与洋人过中国节,都是世界文化进行融合和冲突的结果,这是社会大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无法彻底阻挡这个趋势。

再者,当下国人过洋节,并不意味着洋节已经真正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之中,更谈不上铭刻在了我们的骨头上。调查显示,约八成的人不愿意过洋节,这也恰恰说明,当下的所谓洋节并没有多少粉丝。过洋节,不过是商家们进行营销的借口。看电影、搞促销、大酬宾、大甩卖……确切来说,这是一种商业的狂欢。既然我们无法阻挡马云凭空去消费“双11”和“双12”造就网购大联欢,我们也便无法阻挡实体店铺消费外国节日来进行促销。

看淡圣诞节等洋节日与传统节日的文化冲突,过洋节不过是国人在工作忙碌之时的一种休闲和娱乐的表达。当下,国人的休闲假期总天数为29天,除去周末,只有可怜的11天,而且,到了公共假期时各大景区还人满为患,加之,基本没有多少人能够享受带薪休假和探亲假的福利,国人休闲娱乐的时间长度与质量,并不容乐观。国人的生活压力不小,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中产阶级的恒产和恒心,很多年轻人都在默默无闻地奋斗着,织造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

西方节日的泛滥,其实证明了国人娱乐心态和休闲心态的回归。超快地生活节奏,需要让国人停下步伐来休息片刻,看一看路边的风景,完成几次心灵的沉淀。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这反映或者代表了国人的一种休闲诉求——当下的城市生活,需要给市民们放个大假。单位不放假,那就自己放假。这种心态,本身并没有错。而且,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并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已经明确提出了建设休闲社会的目标,多过一些洋节,也是践行这一纲要的体现。

我们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都安排了假期,这似乎是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其实不然。这些假期虽然基本都在放假,但与休闲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却都与功利的“刺激消费”有关——假日办更看重的是旅游带来的收入和GDP,至于保护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并保障老百姓的休假权,还远远不够。假日里不能只有经济,而没有文化,对于公众而言,假日里只有拥挤和伤不起的休闲诉求,又哪能对传统节日感兴趣?

有些传统文化的没落,确实让人感伤。但这也愿不得社会,如果政府部门安排放假不合理,如果国人的休假权利不能兑现,如果“中国人最敬业”、“中国人最勤劳”的标签不能去掉,则通过洋节日来放松一下自己,哪怕只是在心态上,也没有什么过错。相反,如果社会不能建成所谓的休闲社会,假期体制不能还公众一个正常的娱乐心态,生活压力居高不下,物价、房价层层攀升,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建立健全,则公众就会以娱乐为借口,给自己多找几个娱乐假期。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圣诞节 洋节日 文化入侵 双11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