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熊建:“喜大普奔”能成为新时代的成语吗

2013年12月30日06:4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即将挥别的2013年,曾遭遇一大波网络流行语的侵袭:“喜大普奔”、“不明觉厉”、“人艰不拆”、“十动然拒”……从传播角度来说,这些词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如果不常上网,不常浏览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就几乎无法明白它们的意思。

即将挥别的2013年,曾遭遇一大波网络流行语的侵袭:“喜大普奔”、“不明觉厉”、“人艰不拆”、“十动然拒”……从传播角度来说,这些词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如果不常上网,不常浏览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就几乎无法明白它们的意思。

而从词义构成来说,这些流行语都是把一句话、几个词简单缩写而成的。比如“喜大普奔”,就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写,谈不上什么语法结构,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至于它们能不能成为成语并流传千古,一句话:不合规律,行之不远。

有小伙伴可能不服气了:凭什么说它们没有生命力?这是草根原创,来源也是有根有据,不仅在网上使用火了,放在生活中也很生动形象啊。

的确,这些词汇在一时(最近)一地(网络)得到了应用,但是成语不该是一小拨人的密语,要想成为日常生活里大众口中的常用语,还得好好修炼一番。比如,2007年在网上流传一时的“正龙拍虎”一词,现在还了解其意之人恐怕很少了。真正熟悉互联网语言的人,毕竟不是多数。网络流行语是典型的圈子式语言,跟过去的“行话”有异曲同工之处。

什么样的词语能流传开来?荀子早就有了正解:“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各种语言的音义关系都是社会约定下来的,约定好了,就不能违反。我们把马叫做“马”,你就不能管它叫“牛”。在这方面,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往深里说,一个成语、一个名词,要想被大众接受并流传下去,有一个原则必须遵守,这就是刘师培在《正名隅论》中所讲的:“意由物起,既有此物,即有此意;既有此意,即有此音。”人之初,见物起意,因意生音,进而据音定形。这是来自人体发声器官的造词逻辑。比如,先秦时期,周人把玉叫做璞,郑人却把老鼠叫做璞。在现代,baba在汉语中是“爸爸”的意思,而在俄语就是指“婆娘”。国内有些地方把“母亲”叫做“妈”,而有的地方就叫“娘”。

古人早就发现,声音相似,则意义相通。东汉郑玄在解释《诗经·豳风·东山》中“烝在栗薪”一句时说:“栗,析也……古者声,栗裂同也。”就是说,古音里,“栗”字和“裂”字声音相同,所以“栗”有裂和析的意思。

用这个规则揆之今天的网络流行语就会发现,诸如“我伙呆”、“人艰不拆”等网络流行语根本不符合造字遣词的规律,它们的音与义是割裂开来的,因此只能供某些群体在短时间内自娱自乐一番,将来势必被淘汰。

需要注意的是,一字一词能否流播开来,是由语言传播规律决定的,这取决于全社会的认同指数。如果大部分人都觉得某个字词可以表达某个意思,自然就能赋予其生命力,众口相言,甚至不需要权威机构的认可。比如,国家语委曾规定“呆板”念“aiban”,但如今有多少人遵守呢?

建立这些共识之后再来辩证网络热词流行的现象,就会理性一些。正所谓,发生在拉斯维加斯的,就让它留在拉斯维加斯;发生在网络上的,还是把它留在网络上吧。

(熊建,人民日报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