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人民日报报系言论>> 正文

居住证:改革还是缓冲?【4】

2014年04月09日08:33|来源:海外网|字号:

  “福利”的诱惑

在中国,一张户口纸上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值。无论是户口、还是居住证等一系列关于户籍的改革,说到底还是“福利”或者说“利益”的再分配。

按照目前的制度,如果赵先生离开上海到外地工作,由于没有上海户籍,他所能带走的社保金仅仅是占2%的个人账户,而所占大部分的统筹账户中的社保金是带不走的。“这些情况是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居民平时可能意识不到,可一旦遇到就会大惊失色。”陈云对记者坦言。实行居住证积分制后,达到一定标准可以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如子女可以在本地参加中高考等。但记者发现,根据积分指标,大专学历以上才可算教育分值,可加50分,本科学历加60分;年龄在56-60岁加5分,每减少一岁加2分;在上海工作且按时缴纳社保,每年可加3分。

也就是说,一个普通来沪务工人员,只要不超过44岁,年龄一项最多可加30分,但是如果他只有高中或更低的学历,也没有职称,即使其已为上海纳税20年,他的积分最多只能达到90分,远够不上120分的标准分,而他的子女依然要回原籍参加高考。

由此看来,与学历、职称等紧密关联的积分规则仍然将大多数外来人口排斥在外。

回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的户籍制度诞生于1958年。当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一历史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城乡二元分割”特征。按其规定,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要按照户口身份来执行,与户籍相关的“居住”“暂住”等概念也由此产生。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剧增。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36亿,其中75%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但因户籍的限制,流动人口在福利保障、就业等方面受到了诸多与本地居民不平等的待遇。

对此,《人民日报》撰文称,“身处大城市,如果没有一张户口,就会遭遇各种不便,看病没法报销,连挂号费都比本地人高出数十元;子女上学要交‘赞助费’;买房购车受限制……一张户口纸上承载太多附加值,让人们趋之若鹜。”

所以,获得一张城市户口成为外来务工者的强烈愿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讨论的一大议题就是户籍制度改革。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户籍簿就是几张纸,换了一个城镇户籍簿,但是户籍簿后面所承载的一切,社会公共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不能解决的话,那这张纸也没有太大用处。”

人口学家彭希哲也认为,“户籍制度的改革更多的是把它负载在上面的福利剥离,剥离得越彻底,户籍就能越回到它原来的功能,就是登记功能。”

“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一种身份制度,这造成了人生来因为户籍不同而存在的一种不平等。”陈云表示,“但这跟市场经济本身所要求的能够进行平等交换的身份主体是不相符合的。所以说我们的户籍制度相对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市场化的进程是严重滞后的。”

可以说,一张张城市户口,形成了一个个城市福利的孤岛。

然而,要对这一户籍制度进行改革,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撰文称,户籍改革并非易事。地方保护心理、挂钩福利制度,都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壁垒。“地方政府在地方建设和居民公共福利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也使地方政府有内在动机实行自我保护主义的政策”。在福利制度上就更是如此,“例如某些东部地区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甚至已高于某些地区农民的平均收入。一个个城市似乎形成了福利的孤岛,一旦打开户籍制度的闸门,城市福利体系对移民的大量进入是缺乏准备的。”

陈云认为,地方政府的观念是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壁垒。“城市政府往往有一种‘嫌贫爱富’的心理。根据居民对城市的贡献,根据比如教育背景、社保缴纳情况、所掌握的技能等来决定所给予的待遇,但其实,外来人口同样是城市纳税人,政府本就应该支付相应的社会福利。”

陈云以上海为例向记者介绍说,2008年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社保金入不敷出,政府大量补贴。“如果考虑的是短期利益,那么给外来人口加入社保当然会使财政缺口更大。但实际上这是利大于弊的,外来人口总体比较年轻,现在还不到领取年龄,更多的是在缴纳”。在陈云看来,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近几年非常明显的在大力推动外来人口加入社保,比如积分制,就类似于一种奖励。”

林仕尧认为,大城市一方面提高居住证待遇,使其逐步缩小与户口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却提高了居住证的门槛,在消除不公平利益分配的同时,却加大了另一种不公平。这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大城市的一些人口压力,引导人口向中小城市回流,但大城市的经济,或许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陈云给记者提供了一个数据,以上海来说,居住证分为人才引进类和普通类。“现在到了将全国各地地方政府在户籍制度改革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集大成的时候,需要中央政府来进行顶层设计,对实践的成果和难点加以总结,突破瓶颈。”陈云认为,“如果一直按照各地政府各自为政的‘试行’下去,改革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可能还是遥遥无期。”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居住证 改革 居住证制度 改革发展 福利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MH370航班失联满月 乘客家属办祈福活动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1901年八国联军铁蹄下沦陷的北京城

乌鲁木齐特警进行警用器械训练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