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港台腔>> 正文

【港台腔】小米在台扩张别砸了招牌

2014-08-18 10:30: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小米在台湾看似水土不服,其实背后是品牌价值水涨,用户期待值这艘船也高了。

一路在台顺风顺水、拥趸不断的小米,似乎最近接连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先是因为涉嫌虚假营销被罚,台湾媒体近日报道称,小米手机未经用户同意上传用户数据,存在泄露个人隐私风险。

这可给一直想找茬的人提供了口实。之前就有民进党“立委”抹红质疑,小米在台销售了这么多手机,难道没有置入木马程式、远距窃听之类的?而最新的测试报告指出,小米手机会将手机号码等用户信息回传至小米服务器。流言似乎获得了印证。但问题是,测试报告同时指出,用户电话号码等信息没有加密,而是采用明码传递。如果小米真要搞“窃听”,断断不会如此明火执仗、授人以柄吧?

小米出包,在“港台腔”分析看来,更深的问题,可能源于技术保障中出现的漏洞。小米产品的创新,除了新颖的营销手段及“价格屠夫”定位,在关键技术上也是以整合组装而非核心原创见长。明码传递技术在注重隐私的今天,可能已经落伍了。在这方面小米却没有与时俱进,暴露出技术支撑上的短板。置身于带着放大镜观察大陆产品的台湾市场,小米很容易作为负面典型被抛出来。

事情随着小米的道歉和系统更新告一段落。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米台湾官网8月16日特卖活动闪电结束,活动仅持续不到3分钟,热门配件就已卖光,气得不少人破口大骂:“骗人!”

多次通过“饥饿行销”在台狂揽人气的的小米,又遭遇当地舆论的炮轰和当局相关部门的介入调查。

互联网营销是小米攻城掠地的一个法宝。在小米相关产品宣传中,“售罄”二字出现超频率极高,“售罄”时间也从“×天”发展到“×分×秒”,“饥饿行销”和粉丝狂追一次次成为教科书式的互联网营销案例。

之前屡试不爽,为何在台湾出现水土不服呢?小米在台是有“虚假宣传”前科的。就在8月初,就因虚报销量被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开出60万元新台币罚单。在较真的台湾监管部门看来,此类广告宣传不实,不仅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也是在以不合理方式误导用户情绪化消费,所以必须以儆效尤。而小米公司也认可裁决,并宣布按照规定“修正此后开放购买的机制”。

没有深厚的积累,单靠杀价和营销手段,这样的公司短时间内也许能够顺风顺水,但是时间越久,问题暴露得越多。有人曾不客气地说,小米成功的两大法宝是“炒”和“抄”,虽然未必符合事实,但小米在专利技术方面的空白,还是难免让人对其发展忧心忡忡。毕竟,在强手林立、虎视眈眈的台湾手机市场立足,最终的关键还是要靠技术实力说话。

如同业界观察者言,如果说用户一开始还是以欣赏创业者的眼光来观察小米产品的创新面孔、新颖的营销手段及“价格屠夫”定位,当今天小米已经迅速膨胀至“数百亿美元”市值,用户对于小米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不再是抱着“买了一部便宜手机”的心态来看待小米的产品。小米要想跟苹果、三星那样的公司比肩,就必须完成向技术驱动型企业的转变。

所以,小米在台看似水土不服,其实背后是品牌价值水涨,用户期待值这艘船也高了。更何况,台湾相关部门对是否诚信的市场行为管控更严,更需要企业遵守规矩。小米在台有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所以更应该珍惜自己的招牌。但愿小米在台遭遇的只是短暂的“成长的烦恼”,而不是海外业绩扩张的滑铁卢。(文/王大可)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小米 台湾 饥饿营销 港台腔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