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腐败铁三角”是公权力异化开出的恶之花

2014-08-19 09:15:00|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字号:

一个城中村改造工程,“绊倒”广州市副市长曹鉴燎,端掉整个村干部班子,牵扯一批开发商。冼村,广州最繁华城区的城中村。伴随旧城改造、地价飞升,演绎出一幕现实版的“《窃听风云3》”:宗族大佬把控村务、地产集团低价拿地、政界高官权力庇护、大谋私利矛盾不断……今年7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冼村7名班子成员涉嫌贪污受贿案,“腐败铁三角”随之浮出水面。(南方都市报,8月18)

高官提供庇护、村官把持村务、地产商低价拿地,三者可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对(村集体)公共利益的贪婪攫取。由政府官员、“村官”和地产商打造的“铁三角”,可谓当下旧城改造的诸多乱象之一。在这个“腐败铁三角”中,我们可以看到村民自治制度的畸变、官员对公权力的玩弄、无良地产商获取私人利益的不择手段。在公共权力与个人私利的龌龊交易中,本该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权力被异化为个人牟利的工具,某种程度上甚至充当了侵渔村民合法权益的帮凶。

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的公共治理序列中,乡村治理有其自身特点。作为一项特色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伴随时代变迁也逐渐沾染了一丝异样色彩。乡村自治主导权被宗族或黑恶势力把持的情形,广州冼村显然并非个例。在乡村治理中,“能人治村”虽是个不错的探索,但这种治理模式显然不能只寄望于“能人”的道德自律。当乡村治理中的村民民主监督流于形式、上级的监督指导又过于疲软时,这种“能人治村”很容易沦为“一言堂”而架空民主,对乡村自治的成色造成损毁。当乡村治理的主导者被宗族或黑恶势力所渗透甚至“合体”时,乡村治理的含金量无疑已大打折扣。

乡村自治的体制环境并非绝缘。在城镇化大潮的裹挟下,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乡村成为开发者眼里的香饽饽,单是旧村改造就包含令人眼热的“红利”。当村民自治中的村务公开成为一纸具文,当村民被以各种借口排除在公共参与和民主监督之外,当乡村治理“红利”的分割羼杂了政界官员的特殊关照,村官、地产商与政界高官三者之间“心到神知”,公权力的介入加上丰厚的利益诱惑,让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良的乡村治理,更容易沦为非法牟利的工具。无论是政界高官手里的公共权力,还是“村官”手里的准公共权力,此时都异化为谋取私人利益的工具。这就意味着,村集体的公共利益正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究其原因,宗族或黑恶势力把持下的乡村治理“暗箱操作”给权力寻租与利益勾兑以特殊机会;政界高官挟公权力之威的强力介入,压缩乡村治理空间边界、侵蚀村民自治独立性的同时,对于其间的丰厚利益难免觊觎;当变异的乡村治理和扭曲的公权力,遇上居心叵测的地产开发商,三者的“共同利益”就找到了契合点,而权力制约监督的疲软则为之提供了为所欲为的可能。这或许就是冼村旧村改造形成“腐败铁三角”的原因吧。乡村治理事务保持足够的公开和独立,村民民主监督保持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勿要流于形式,这些都是破解权力上下勾结、官商利益勾兑的药方。从打通城乡二元化梗阻来讲,保障村民在旧村改造中的主体性地位,确保村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更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凌国华)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乡村治理,铁三角,主体性地位,公权力,村官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