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人民日报报系言论>> 正文

刘大先:勿以传统反现代

2014-08-19 15:38:37|来源:人民日报|字号:

  他在制作“原生态”早餐(漫画)

  徐鹏飞

  对传统进行现代转化本身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这种创造性的转化可以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和价值指向

  原生态这个源自自然科学的概念,原指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就自然地理而言,是指没有被外界改造过的景观。在文化艺术领域,原生态被广泛运用后,其词性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由专指一种文化形态的名词,演变成形容词,在很多场合,它后面紧跟着一个名词,如原生态影视、原生态歌手、原生态旅游、原生态大碟、原生态饮食,等等。概而言之,作为一种美学风格,原生态的“传统”,似乎具有一种价值上的优先性。

  在任何一个民族与个体都无法自外于全球性的文化变革的当下,这种对于传统的态度,尤其耐人寻味。它涉及“传统”与“现代”经久不衰的争执与辩证:传统究竟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存在,还是以人为本、与当代人的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存在?

  面对现代性进程的现实,对待传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因应时变、与时俱进,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种灵活务实的伦理;另一种则因循守旧,在遭遇冲击时拒绝变化、固步自封,逃避到“本真性”或“原生态”式的话语中以自守。这种拒绝改变的所谓“原生态”追求,往往是一种遁词,“传统”在这种表述中存在被静止化和空心化的危险。

  传统是一条流动不息、泥沙俱下的河流,本身包含了多种侧面,并非所有的传统都是优秀的、值得弘扬的。新陈代谢、生生不已是任何一种文明发展的必然路径,想象一个美好的过去并躲避进去,是无视历史流动性的偏狭和软弱。所以,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拈出“扬弃”这一核心观念,强调对于传统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既抛弃又保留、既克服又继承。薪尽火传,传的显然不是最初的“薪”,而是作为精魄灵魂的“火”。传统只有在应对当代现实中与之发生互动,产生作用,具有生产性,才是有效的;而那些不适应时代社会发展要求者则是无效的,需要革故鼎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始终是创造性的旨归,有效的传统是那些经过了时代淘洗,重新焕发出生机的部分。

  尼采认为如果将传统作为目的本身则会伤害现实的生活:“毫无节制的历史感,如果被推到了它的逻辑顶点,就会彻底毁掉未来,因为它摧毁了幻想,并夺走了现存事物所赖以生活其中的仅有的空气……如果在历史的冲动背后没有建设性的冲动,如果清除垃圾不只是为了留出空地,好让有希望有生命的未来建造起自己的房屋,如果只有公正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创造性的本能就会被消耗和阻遏。”那些对于传统的纯知识性兴趣,如果不是过错,至少有一种逃避现实的可悲,鲁迅将这种不加辨析、全盘接受“传统”的人称之为“废物”和“骸骨迷恋者”。

  以作为中国文化“大传统”的儒家文化为例,它从先秦的孔孟原典儒学到两汉的荀子、董仲舒的意识形态化,再到宋明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理学与心学的推进,再到晚清及至近代今文经学到现代新儒学的第三次发展。这个传统正是通过不断的注、疏、解、说、读、记、证、考而一再更新的,“我注六经”是为了“六经注我”,复古不过是为了革新。“传统”与“现代”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存在,对传统进行现代转化本身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有效的传统完全可以拭旧如新、推陈出新。这种创造性的转化可以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和价值指向。

  所谓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须从克服“原生态”的迷思开始。老“内圣”开不出新“外王”,那些不适应时代的传统只能作为博物馆中的物品供后人凭吊,而不再有活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正是有着对于“传统”的自信才能不畏惧变革,而传统也正是在其自我更新中与现代性接上榫头。分散在中国大地上各种各样的大小传统,也应该有这样不畏改革的信心。

(责编: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现代新儒学 现代 现代转化 原生态 原生态旅游 文化变革 文化形态 传统 文化艺术 六经注我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