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9 11:20:00|来源:海外网|字号:
8月15日,日本东京举行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战殁者鞠躬致意。
海外网8月19日电 今年的8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并未参拜靖国神社,但其向靖国神社奉送“玉串料”的行为依旧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应。福布斯专栏作家何思文(Stephen Harner)17日撰文指出,第一次出任首相的安倍在战败日对日本过去战争行为表达了歉意,但自去年开始,安倍便不再表示歉意,这很可能是因为安倍及其幕僚认为无论怎样道歉,中韩都不可能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如不道歉,以免自掘坟墓。何思文还指出,安倍如果无法带领日本脱离美国的影响力,他的构想不可能成功。
文章编译如下:
从哪个时间开始停止道歉呢?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认为是当前,或者是一年前。8月15日标志着日本入侵亚洲他国的灾难性战争之终结。1945年的这一天,日本昭和天皇宣读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的《终战诏书》。
每年8月15日,日本东京都将举行大型纪念活动,首相亦会在该日发表演讲。2007年8月15日,也就是在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其决定辞职的一个月前,安倍发表演讲称,“在过去的大战中,日本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和痛苦,尤其对于亚洲国家民众。”(先の大戦では、とりわけアジア诸国の人々に対し多大の损害と苦痛を与えた。)
2007年安倍辞去首相一职后,这样类似的话语每一位继任首相都会在8月15日重复一遍,直至去年,第二次出任首相的安倍开始对此回避。他表示,“我们将谦虚地面对历史,牢记应当吸取的教训。”(歴史に谦虚に向き合い、その教训を深く胸に刻む)
西方国家及中韩两国几乎并未留意安倍今年在终战日上的演讲,相反,他们更加关注安倍是否会在这一天参拜靖国神社。不过,安倍没有参拜靖国神社,而是参拜了位于日本东京千鸟渊的千鸟渊公墓,这里与靖国神社相比更受人尊进、象征意义更少,因为后者神道教意味少,且埋葬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外战殁者中不明身份的“无名战士”和平民遗骨。安倍参拜千鸟园公墓的做法有仿照克里与哈格尔的意思在内,去年十月,美国务卿克里与防长哈格尔曾在这里献花。
虽然没去参拜靖国神社,安倍却奉上了“玉串料”,并纵容三位阁员对靖国神社进行参拜,这无异于在当前并不顺畅的日中、日韩关系上火上浇油。
但我认为,中韩两国错失了、或者忽视了安倍在8月15日所想传达的信号。他的意思是——日本必须继续“直面历史”并认真学习历史教训。但包括安倍及其右翼民族主义圈子在内的大部份日本人看来,历史给他们的教训是:没有比战争能带给国民更多灾难和错误的事物了。
问上海、北京、广州、武汉中的男女老幼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日本对入侵中国道歉了吗?”他们的回答是一致的,“没有。”中国人认为日本并未反省战争、且拒绝道歉。如果日本再一次道歉,中国十有八九会认为日本的道歉不够谦逊、具体、真诚等,因此“不能接受”。
安倍及其幕僚已经对中国这样的回应已厌倦,于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安抚北京是无用的,是在自掘坟墓;若真安抚北京,就会被政治对手打倒。
安倍正尝试将日本带入“战后时代”并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日中、日韩关系是安倍两个巨大的挑战。然而,最大的挑战来自美国,美国当前的地缘战略旨在制衡中国的影响力(尤以军事层面为甚),并把日本放置在权力游戏中。
在这个权力游戏中一个很小但极重要的动作是,在冲绳建设更大的美国海军基地。但据先前报道,这一海军基地不仅遭到当地民众的反对,更很可能成为今年秋季选举的议题之一。
安倍似乎铁了心,决定不再对日本的二战行为进行道歉。然而,如果他不能摆脱美国对日本的牵制力,这一构想不可能达成。
中评 8月 日本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