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设“最低消费”的募捐是道德绑架

2014-08-19 08:38:56|来源:红网|字号:

  正科级6000元,正股(副股)级3000元,合同工2000元……这不是发奖金,而是东莞市大朗镇教育募捐活动的“捐款参考标准”。这个由东莞市大朗镇教育局发起的慈善募捐,自本月8日开展以来遭到了来自镇政府基层公务员的“吐槽”——教育募捐竟设“最低消费”?(8月18日《广州日报》)

  捐款本是体现社会和个人爱心的慈善活动,每个人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爱心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情况,慈善活动的真正意义不在捐款多少,而在于自己能力大小和心意的多少,然而,这次东莞市大朗镇教育局发起的慈善募捐,着实让人有些如鲠在喉,因为此次募捐竟然设了2000元的“最低消费”。

  虽然,相关部门回应称此标准为“参照标准”而非“执行标准”,但这些员工,谁不知道这只是逃避外界舆论的说辞而已,试问,别人都捐款达到标准了,你能不达到标准吗?捐少了领导可能就要找你谈谈话了,若是还不识抬举,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言而喻。所以,说是捐款自愿,但有了个参照的标准,免不了将“自愿”变成了“强迫”。

  这种“被捐款”行为,让捐款人丝毫感觉不到捐款带来的荣誉感,反而对捐款这种慈善活动产生的排斥,很难想象一个被强迫捐过款的人,在碰到下一次捐款活动时,愿意主动的舍己为人,强制捐款可能会达到一时之效,但对整个社会的正能量只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这种设定最低标准的捐款,表面上说起来冠冕堂皇,但实则是道德绑架,如今,我们一直低估了强制捐款的恶劣性质,以至于法律法规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处罚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只有“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规定,但对于违反者却没有相应的罚则。

  教育局发起的有“参照标准”的募捐活动,到底是爱心之举,还是强制收费,我们难以裁定,但有参照标准的捐款却说自己没有“强迫”他人意愿,却委实难以让人信服,我们希望相关法律的尽早完善,让募捐不再是个别人或者小集体用来非法敛财的借口,也希望相关地区引以为戒,千万别以为只要把话说的冠冕堂皇,就能掩盖“强奸民意”、道德绑架的行径了,就能合情合理合法了。

  文/戚水流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最低消费,广州日报,吐槽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