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海外舆论>> 正文

英媒:中国西方富人成功的“饰物”趋之若鹜

2014-08-22 08:02:26|来源:环球时报|字号:

  英国《卫报》8月21日文章,原题:中国城市为何未从美国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千篇一律的住宅区、无序蔓延的郊区、呆板乏味的金融区。在别处,这是令人忧虑的城市“病”,在中国却是方兴未艾的时髦之举——但或许也已开始发生变化。

  “原版”的兰乔圣菲别墅区位于阳光灿烂的美国南加州。但我最熟悉的“版本”坐落在上海郊区:与前者有着相同风格的住宅和环车道草坪。但该社区通往上海市的拥堵道路表明,中国开发商复制的不仅是加州的风情建筑,还有加州的汽车难题和无休止的城市蔓延。

  上世纪实施引发史上最大城市移民潮的经济改革后,中国原本有机会避免令洛杉矶陷入交通大拥堵的错误,或规避导致巴黎郊区成为“城市脓疮”的过失。但中国人“只后顾而不前瞻”。过去十几年,中国开发商和官员引进的是早被欧美验证并摒弃的失败观念,复制的是西方声名狼藉的城市规划模式。

  北卡罗来纳大学中国城市项目主任宋彦回忆说,10年前美国规划人员曾告诫正准备取消自行车道的北京官员,“请不要这么做!我们已犯过这种错误。”不幸的是,当时一心只想“现代化”的中国城市规划人员并未听进去。此外还有达拉斯的汽车文化、亚特兰大的无序蔓延,一些西方建筑师宣扬的“公园中的塔楼”住宅区,也在上海和苏州等众多城市找到第二次生命。这些在中国和其他地方所造成的后果如出一辙:拥堵与日俱增、雾霾、争夺匮乏资源。城市扩张已令中国可用耕地逼近“红线”。

  中国允许这种城市设计理念蔓延,还源自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对西方富人成功的“饰物”趋之若鹜。例如,中国要想成金融中心,就要有金融中心的样子——照搬芝加哥和伦敦的建筑;似乎只有玻璃幕墙才给人以现代之感;希望拥有白色篱栅住宅又让中国梦酷似美国梦……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廖维武说这是一种“路易威登情结”:因为人人都有,我也得有一个。但这让环境和资源付出高昂代价。

  但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者开始转向更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今春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似乎就是纠正此前的城市规划错误。连住宅业主们的“品位”也在演进,不再沉迷于“源自美国西海岸奢华别墅区”。“健康和宜居”已成为主要考量因素。(作者碧昂卡·博斯克,王会聪译)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饰物 原版 红线 品位 卫报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