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正文

徐康宁:经济增长要摆脱“刺激依赖”

2014-09-11 08:31:47|来源:环球时报|字号:

中国经济经历长周期的高速增长,面临转型阶段和国际经济不景气大背景的双重叠加效应,经济增速到了换挡期,国内外自然有更多人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势。10日在天津开幕的达沃斯夏季论坛上,那些远道而来的国际跨国公司大佬们,集中向李克强总理提问的话题,多半也聚焦在新的增长动力来自何方。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总量上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距离越来越小,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前景,而且对世界经济也起着一部分压舱石的作用。自然,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未来,更关乎国内企业运营和民生福祉。虽然说经济增速起伏、高速终究要转向中速是一种经济常态,世界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但中国是一个有特殊国情的大国,发展还是第一任务,经济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增速,不能下行过多、过快。

经济要发展,增速要调控在一个理想的区间,就要有动力来推动。在中国以往的宏观调控中,常规的增长动力来自于投资和低成本劳动力的使用,这就是经济学上常讲的要素投入驱动发展。我们经历过许多轮经济周期变动和宏观调控,当经济运行下行到一定程度,政府就加大投资力度,上马很多项目,刺激总需求。这种政府主导的刺激式干预经济措施见效较快,屡试不爽,所以,社会对政府出台或“强刺激”或“微刺激”的组合拳政策总是有预期。这一次新形势、新环境下的经济下行,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在内的诸多方面也是希望中央政府能够尽早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

抛出去的硬币总是有两面。对经济运行采用刺激式干预,频繁出招,虽然在保增长方面比较灵验,但所耗费的成本有可能潜行在经济系统中,以后随时都要经济自身来偿还,为扩大投资而过多发行的货币就是一种潜行的成本。再说,以往采用刺激手段可能是对的,但现在不用刺激手段未必不对。倘若考虑到我们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方式面临重大转变,原有的拼资金、拼资源、拼规模的道路不能继续,此时不过分刺激经济,宁愿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牺牲一点速度,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倒逼机制,反倒有可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在旧的增长模式和经济增速略降面前,两者权衡取其轻,宁愿不要高速度,也不要旧的增长模式重演。

保持经济运行在一个中高速的区间内,要靠新的动力推动。这个新动力的最大源泉还是深化体制改革。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制度变迁和体制变革对长期经济增长所起的动力作用,在好的制度设计面前,劳动、资本、技术要素就会焕发活力,有力推动经济增长。某种程度讲,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尤其适合于当下的中国。虽然我们在改革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中国要改革的东西实在太多,束缚经济活力的旧桎梏仍然不少,改革有待深化的空间很大。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依靠改革走过了别的国家用几个30年才能走完的路程,今后中国经济的走向依旧要靠继续改革。从去年到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在没有强刺激的干预下,经济平稳运行,说明改革起到了效果。李克强总理称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不靠强刺激,靠强改革。这预示着在较长的经济周期内,中央政府不会采用强刺激的调控手段,深化改革的节奏则会不间断地持续下去。▲(作者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经济增长,刺激经济,强刺激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一汽反腐风暴或牵涉周永康家属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上海篇(高清)

中国周边潜艇实力扫描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