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建设一个老有所乐的新加坡

2014-10-20 11:35: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0月20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新加坡无疑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而且仅仅从一代人的时间就跃升到了第一世界,这足以让国人感到自豪。但也许这个世界上本来就非十全十美,所以即使经济进步如斯,还是可以看到光鲜外表之后让人揪心的另外一面。在家人经常吃饭的巴刹,就常会看到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有时步履都甚艰难,却还要收碗盘为生,值此总是顿生恻隐之心。也许这是迂见,应该庆幸他们这样的年纪,在新加坡还有工作机会,并且也确实不排除有些人非常乐意出来挣一点零花钱,但再怎么自我安慰,有时也难免有点食不甘味。将心比心,我起码不会乐见自已父母到了那把年纪还要出外挣扎求生。

  前阵子偶有朋友发来甘肃省文物所收藏的“以孝治天下”的汉代“鸠杖”照片,这让我想起1959年出土的“王杖十简”,这些诏令内容为西汉宣、成二帝赐年70岁老人以“王杖”(即鸠杖,因拐杖头有鸠形雕塑而得名)并给予多种照顾。如在俸禄方面,比六百石(级别同于太史令、郡丞等)。到了1981年又出土了“王杖诏书令”木简26枚,内容更为丰富,还规定了如没有子息的60岁以上者,做生意时免除赋税,对欺负此等老年人者也罪加一等。这些简牍文献的第一手资料也有汉画像石的佐证,让我们看到即使在经济并不发达、物质并不丰富的汉代,对年长者的尊重与物质支持,在中华文化中是固有的基因。

  最近,《联合早报》上对于是否需要继续弘扬“孝道”有过不少争论。其实争论双方往往并非是在同一层面之上,因为首先中华文化中的孝道并非只是基于对父母长辈“孝养”这一事实之上,如果仅仅如此,那么我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反对善待长辈。而是因为过去它是通过以“硬性规约”的形式,将父子、君臣、国家与个人等放在一个等级分明并各安其位的社会纵向结构之中。儒家的理想,因此就主要是想建立一套基于人类家庭血缘基础上超稳定的社会制度,顶端为慈爱的君父,逐层而下的则是以忠孝为终极旨归的驯服子民。论语有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因此就统治阶层而言,对这种“孝道观”的弘扬无疑是出于稳固现有社会结构的需要。

  因此有时这种对于孝道的“绝对强化”甚至会导致与现代文明存有冲突的地步,比如二十四孝之中就有为了孝母而要埋亲生儿子的可怕情节,故而鲁迅先生才会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对之大加挞伐。确实,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时,对于传统孝道这个整体概念中所包涵的非民主的糟粕有必要加以警惕。像我就绝对不会以父亲的身份而要求自已孩子有无条件孝敬的义务,我生养她之后,她就是一个有自已独立权益诉求的自尊个体。如果我是《二十四孝》中的帝舜那位一心想杀害自已儿子的父亲瞽叟或者是要埋儿的郭巨,那我又有什么权利和“脸面”期待孩子孝养自已呢,幸好现代社会有古代没有的儿童权益保障法。只要,并且只有对自已孩子付出真心,并给予正确的民主、平等、博爱自由的价值观之后,我才能期望她对我有爱的回报,这可能是一种更符合现代文明的孝道观吧。

  新加坡就总体而言还是一个东方社会,因此具有强烈的家庭价值观。其实就我交往所及,西方人尤其是老年人非常羡慕新加坡多代同堂或者住在临近社区的传统生活方式。但是应该注意西方发达国家之中,往往有非常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虽然这是建立在全社会赋税的基础之上。而东方社会包括新加坡则更加强调的是自已积累财富,购买商业保险以及家人提供额外的支持。这对于新一代年轻人可能并无多少问题,但对有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与劳动技能,并且缺乏适应剧烈社会变化的老年人则可能会面临工作到暮年的窘境。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政府推出建国一代配套算是对此问题加以解决的良好开端。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来共同建立一个弘扬“现代孝道观”,并让老年人可以在奋斗一生之后安享晚年的良好社会环境。(纪赟)

(责编:刘国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香港“占中”者继续集结与警方对抗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公开(高清)

图片故事:环球小姐训练营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