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海外舆论>> 正文

港大教授:标签化在香港高校内非常严重

2014-10-21 13:5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在高校内,香港学生的英文差一点会感到很羞愧,但作为母语的中文不好,就完全不是问题,”香港大学中文学院院长施仲谋说,这是现在香港社会一种不健康的现象。

海外网10月21日电 据香港中评社报道,在第二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召开之期,香港大学中文学院院长施仲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标签化”是现在香港高校内严重的问题,谁留在教室里上课而不去“占中”就会感受到朋辈的压力。

“香港社会的标签效应太厉害了,”他说,香港大学校园内朋辈之间的影响很大,“占中”在社会上的影响原本不大,但因为号召了中学生和大学生,大学生们迫于“朋辈”的压力,因为去”占中的人越来越多,留在教室上课的人就会压力倍增。

再譬如说中学教育,以2012年的“国民教育”为例,当时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推行了,这本来是好事,但随后立刻被一些媒体进行点名报道,这样一来,校长和老师因害怕被贴上标签而终止了原先已经开始的课程。

“反对‘占中’的人迫于压力不敢在校园内表达。”施仲谋又提及,港大关注“占中”的教职员集中在法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其他学院教师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不大。

学生追求西方价的普世值观,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社会对中文和传统文化教育长期的轻视。施仲谋认为,其实香港对中华传统文化保留完整,早在一百多年前,内地废除读经闹得风风火火时,刚成立不久的香港大学却邀请了清朝的翰林赖际熙和欧大典开设“经史子集”课程;其次,香港在1923年创办了学海书楼,历史悠久;他又提及在1949年以后,钱穆、牟宗山和唐君毅等学者来到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然而,殖民地时期的传统是把中文作为工具来用,仅仅教授“听说读写”,而语言背后的中国文学、哲学和品德情谊就通通避而不谈。

“而到了现在,中文好对升大学和找工作的帮助不大,因此家庭和社会‘重英轻中’现象依然严重。”他认为,香港有发展中国文化很好的条件,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和社会心理等原因,连中文都长期受不到重视。

“我在香港教授了几十年的中文,现在却感到很无奈,”施仲谋说,因为中文对升学和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很多人依然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普通话亦然,如果现在有大学教授到中学提倡用普通话教授中文,立马就会被变成攻击的对象。

“在高校内,香港学生的英文差一点会感到很羞愧,但作为母语的中文不好,就完全不是问题,”施仲谋说,这是现在香港社会一种不健康的现象。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香港大学 标签化 施仲谋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香港“占中”者继续集结与警方对抗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解放军十大魅力女兵揭晓 彪悍女汉子貌美如花

图片故事:环球小姐训练营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