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党报评论】“没脸回家”的年轻人,看看中央农村工作会

2014-12-25 10:01: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历史车轮的前进,总是由改革者不断撬动的。农村的改革仍在继续,发展也将不期而遇。

【编者按】

12月22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两位政治局常委、两位国务院总理坐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平安夜前夕圆满落幕。

之所以赶到年末之前召开,是会议内容决定的。1982年—1986年,连续五年,中央发出的第一份文件,内容都是关于“三农”问题。此后,“一号文件”也就成了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标志。与之相关的,是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般来说,“一号文件”的讨论稿,首先要在这个会议上讨论通过。

农业发展是此次会议聚焦点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高规格”,两位常委出席,总理作讲话。而过去大部分时候,会议是由分管农业的一位副总理出席并讲话。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专辟一段讲述“新常态”下的农业。怎么突破发展的“一步之遥”,演好“智取威虎山”的大戏,这两次会议划定了路线图。

高规格的背后,是“三农”发展的新形势,也就是在制度约束逐渐解除之后,农业怎样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无论是土地确权,用一纸权证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本,真正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农民的财产权和收益权;还是户籍改革向前迈进,《居住证管理办法》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和现居住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在框架不断确立、制度不断理顺之后,老百姓的期盼,更加指向农业怎样才能成为“聚宝盆”。

当然,历史车轮的前进,总是由改革者不断撬动的。农村的改革仍在继续,发展也将不期而遇。这里面,机会可多着呢。

“手上有钱”的人有钱可赚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咋发展?

出路就是农业现代化。话刚说出,估计就会有微友说:喂!太抽象了!别急,话还没说完。会议对发展作出了三个判断:最大的群体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巨大投资需求、农业产业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感觉还是有些太抽象,评论君就和您掰扯一个故事。

11月的时候,李克强主持召开了一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直截了当谈问题、提建议”的鼓励下,京东掌门人刘强东把发言稿丢在了一边,阐述了农村市场迅猛发展的利好。“我们在农村调研,发现只要在农村网购半年以上的人,家里50%以上的消费都是在网上,远远超过城里人”“自营快递,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每个村子都有”……

过去,一来,是农民收入不足,消费能力不足,不愿消费;二来,没有足够的保障,很容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敢消费;三来,农村与外界联系不够通畅,很多农村,村里仅有一个小卖部,电商物流也很难直达村里,不能消费。在农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农民作为最大的群体,具有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数据。我国现在在农村居住的人口有近7.5亿。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人均消费支出则达到了4902元。可以粗略一算,哪怕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上浮100元,都将是极大的消费数据。

广大的农村市场,也催生出了“淘宝村”。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本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符合这三个原则的,就可以定义为“淘宝村”。全国现在有“淘宝村”211个。有了“淘宝村”,农村的各种农产品不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达各家餐桌,甚至可以做长产业链。以前是直接卖鲜果,现在可以做果汁,做蜜饯,做果酒……同时,还会带动物流业、电商等新业态在农村的发展。

不仅如此,土地确权以后,流转更加有保障,也催生了农场等新的投资热点。资本下乡,投资基础设施、做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消费、激发新业态,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没脸回家”的年轻人“有脸回去”

这次会议,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农村发展,说到底,是要让人得到发展。

习近平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谁来种地”的问题被单独列出。“谁来种地”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只剩下386199部队,“出去的不愿回乡干农业,留下的不安心搞农业”。人们不愿意留在农村,农村缺少劳动力,不仅会威胁粮食产量,还有害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正因此,习近平才一再呼吁“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

劳动力单向从农村流向城市,也不是没有原因。大城市发达,机会多;农村落后,相对机会少。更别说传统观念上,不少家长认为在城市“发展”才是成功的标志,回到农村,甚至回到二、三线城市,都是一种“失败”。正是这些因素的叠加,造成了年轻人“没脸回家”。

观念的转变,总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比如农村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有保障,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比如,新产业、新业态在农村的发展,让回到农村,也有事可做、有打拼的机会;再比如,农村产业链的延伸,能够就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其不用再做“北漂”“蚁族”,等等。而这,都是“人的新农村”应有的探索。

“瑞雪兆丰年”,冬天的大雪,下面总是蕴藏春天的力量,而这将是来年丰收的根蒂。同样,寒冬里的政策暖意,也将为“三农”迈开新的脚步,注入新的动力。(文/党报评论君 【聊政事儿】)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中央 农村工作会 农村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专题】中国留学生爱“抱团”好不好?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孙俪赵薇林青霞 一炮而红的备胎女星(组图)

湖南益阳政协副主席辞职从医:上任时已想辞职了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