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党报评论】医生自拍风波:一场网络吞噬隐私的悲剧

2014-12-26 07:43: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显然,无论是出于手术成功后的庆祝,还是因为阔别手术室的依恋,把患者当成“行货”,把手术台、无影灯、止血钳、呼吸机当成背景,如此自拍都有违医疗规范。

“医生辛苦那么久保住了我的腿,想不通为啥大家要批评他们”——手术台上患者的一番自白,让医生自拍事件波澜再起。曾经义愤填膺的人们面面相觑:我们该如何辩论下去?难道还要随着剧情起伏,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舆论风向的摇摆不定,正是这一风波持续发酵的关键。先是,医生在手术室身穿制服的自拍照在网上广为流布,瞬间引爆了网友的愤怒:“医德去哪儿了?”而后,随着更多信息曝光出来,人们开始理解坚持做手术长达7个多小时的医生,不少人把愤怒指向“报道不真实又没有善意”的媒体。围绕医生道德与社会伦理的争论,仍然剑拔弩张,仍然牵动着每一个人。

显然,无论是出于手术成功后的庆祝,还是因为阔别手术室的依恋,把患者当成“行货”,把手术台、无影灯、止血钳、呼吸机当成背景,如此自拍都有违医疗规范。但是一些媒体在转发图片时,忽视了手术成功、手术室以旧换新等关键信息,直接使用“患者还躺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们却摆起POSE自拍”的表述,很难说不是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即便医生失德在先,但正是媒体的贸然跟进,进一步放大了矛盾、加剧了撕裂,让医患信任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样的教训还少吗?湘潭孕妇事件中,“产妇手术台上死亡,医生全部走光”的过激描述,让医生蒙受不白之冤;南京女护士被打事件中,“女护士被打瘫”的不实报道,抵消了人们的同情心。医患矛盾本已伤痕累累,我们不应再伤口撒盐,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哨,应该成为分歧的弥合者,而不是矛盾的制造者。

医生的过失被放大,媒体的公信受质疑,社会公众把更多精力浪费在自拍合理性的技术认定上……这恐怕是一场没有赢家的争论,无论哪一种观点胜出,它所获得的奖励都很可能是社会信任的受损。只是,在唇枪舌剑之际,我们恰恰忘了去追问事件的“原罪”:是谁把深藏私域的照片,不假思索地放到了公共空间?

“我们一起在这里站了9年,到最后想要合照”。医生的自拍,其情可悯,连当时的患者也表示理解。问题是这些私人领域的灰色言行,一旦扩散到公共空间,难免造成理解上的畸变与错位。每个人都懂得这个朴素道理:卧室中的窃窃私语,如果拿到公堂上公之于众,便很可能大异其趣。医生的泪水,网友的怒火,其间的隔阂与错位,正是来自私域和公域的差别。

在信息时代,比特之海不断冲刷着私域的河床,尤其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的界限更加模糊。揭人阴私、发人密事,已经不再需要媒体这个中间环节,每个人在手机上稍一滑动,就能将个人隐私汇入网络海洋。一旦打开互联网这个魔盒,结果可能完全有悖初衷,毕竟,“对于互联网,未知远远大于已知”。这本就意味着,捍卫私域,是互联网带来的一道时代命题。如果认为自拍不当,可以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是不是比贸然放到网上更为稳妥?让私人的归私人,让公共的归公共,或许就能避免这场无谓的风波。

自拍事件的主治医师“边看网友评论边流泪”,即便自拍不对,坚持做了7个多小时的医生所应得的,也不该是掩面饮泣。在私人领域与公共空间的界面上,每个人都是守护人,一次不经意的点击,或许就能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不论是医院微信公号的主持人,还是其他自媒体的发布者,对于这些可能的危险,不可不慎。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专题】中国留学生爱“抱团”好不好?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孙俪赵薇林青霞 一炮而红的备胎女星(组图)

湖南益阳政协副主席辞职从医:上任时已想辞职了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