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6 08:1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镜鉴的话
12月的开罗,微风透着一丝凉意,但阳光和煦而温暖。17日,在埃及记者工会的高大建筑下,前来参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推介研讨会”的埃及政界、学术界代表,互相致以阿拉伯式的、长久而热烈的问候。他们谈论着埃及总统塞西即将对中国的访问,以及埃及正面临的巨大发展契机。
埃及人都谈了些什么?人民日报中东中心分社记者韩晓明,这就来跟您讲讲会上那些事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拉伯语版封面。
稳定和发展如何实现?正如埃及学者绍基·贾莱勒在大会发言时提出的疑问:“我们应该如何建设一个稳定的国家,一个经济发展的民主国家?这是我们埃及人当今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不约而同地,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最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迫切希望从这里学到中国经验。
大家聊得“嗨”:手不释卷 纵古论今
埃及旅游部长助理纳赛尔·阿卜杜勒·阿尔在上台发言时手捧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这里面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他说,“在我们需要时,这本书来到了身边。”他边演讲,边将书翻开,书上有不少标记,他认真地介绍、分析书中的内容,边讲边谈自己的理解。“中国的发展没有忘记农业”,他在“谈农业”一节停顿下来,把“农业”一词重复了一遍,并加重了语气。
“什么样的领导人是睿智的?孔子说:‘给百姓足够的粮食,保卫他们的安全。’”(语出《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埃及学者绍基·贾莱勒是一位熟读中国典籍的白发老者。《论语》《孟子》的典故,他脱口而出。他对台下的埃及听众说:“我之所以向大家介绍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是因为习近平主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闪烁着中国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谈’治国理政,还有透过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思索和坦诚交流。”
台上聊得“嗨”,台下听得忙。 宋世甲 摄
大家谈得深:汲取经验 总结得失
研讨停留在介绍、分析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埃及朋友很快就把话题聚焦到“如何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获益”。
埃及前总理谢拉夫说,读者不仅可以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了解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和经验,也可以领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上的冷静思维和远见卓识,他提出习近平主席三大“远见卓识”的亮点:
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发言。 王云松 摄
一、和平的对外政策。坚持通过外交途径友好协商解决问题,而非诉诸武力;
二、坚持“美美与共”。鉴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中国倡导和而不同,这赢得了世界各民族人民的欢迎;
三、依法治国,惩治腐败。通过法律使国家有序、高效运转,同时凝聚了国内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阿卜杜勒·阿尔说,通过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他加深了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中国梦不仅是要实现国家和民族富强,同时是要使人民幸福。“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是以惠及百姓为前提的,没有社会稳定和法治保障,不会有经济发展。”
刚刚从动荡和不安逐步迈向稳定的埃及人,反思三年内发生的两次政局动荡,格外赞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传递的价值观。“埃及人和中国人的价值观是相同的,”谢拉夫说:“我们不能被极端思想左右,被腐败思想左右。”
大家想得远:谋划未来 畅谈梦想
谈及未来埃中进一步合作的前景,与会者都很兴奋。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谢拉夫说,习近平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埃及正在建设“新埃及”的理念不谋而合。“埃中关系发展良好,埃及正在建设的新苏伊士运河项目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为埃中合作提供了机遇”,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埃及可以更多借鉴中国发展的有益经验。
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说,埃及可以更多借鉴中国发展的有益经验。 王云松 摄
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讲到“新埃及”,摘下眼镜,面向听众,把每一个字说得异常清楚:“埃及要想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新的文化、新的社会、新的民主,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努力。”“‘新埃及’就是‘埃及梦’。”谢拉夫说。(镜鉴微信公号jingjian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