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6 08:23: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中国的城镇化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欧洲城镇化用了几百年,中国只用了几十年。在这方面,欧洲和中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因此我们可以致力于该领域的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
海外网12月26日电 《人民日报》国际部微信公众账号“镜鉴”近日刊登《欧盟驻华大使:来中国正是时候》,作者章念生、俞懿春、王骁波。全文如下:
镜鉴的话
人民日报最近推出了一个重磅栏目——“驻华大使看中国”,邀请各国驻中国大使讲述他们的中国缘、中国谊、中国情,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镜鉴特将其新鲜稿件抢先截下,以飨读者。
得到这个工作可不容易
我今年9月走马上任,得到这个工作可不容易。此前担任欧盟驻日本大使,为了回到阔别数年的中国,我今年2月份递交了职位申请。经过面试等一系列严格的甄选程序,终于在6月拿到了这一职位。
这不是我第一次担任驻华大使。2003年至2007年,我曾担任奥地利驻华大使。当时我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几乎每个周末都想发掘点中国的新鲜事物。我去过中国大部分省份,令我流连忘返的是云南,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旅程之一。2007年我正在筹备去新疆旅行,却接到新的任职通知,因此未能成行,让我抱憾不已。
这次回到中国,感觉一切都非常熟悉。当然,北京有很大变化,许多建设项目改变了城市面貌,但也有新的问题,例如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
刚到中国的一天,我计划前往建国门外办事,秘书告诉我必须提前45分钟出发。这让我十分讶异,因为记得10年前只需15分钟。其实,这也是中国快速发展、变得更加富裕的标志之一,腰包鼓起来的人们对私家车的需求自然增大。北京和中国不是第一个经历这个发展阶段的城市和国家,只是因为中国很大、城市很大,所以问题才会更显严重。但是我看到,中国政府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对解决问题很有决心。
欧盟驻华大使史伟接受人民日报专访。 王骁波 摄
自己来的正是时候
不管怎么说,我非常高兴回到中国。众所周知,欧中关系现在十分重要,欧盟驻华大使是我们外交系统中最重要的职位之一。这儿的工作环境非常好,代表团的所有工作人员,不管是欧洲人还是中国人,都充满干劲、兢兢业业。来到中国3个月,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对欧洲的欢迎。我与中国政府的相关官员经常见面,几乎每天都会听到一个词——欧中关系。在布鲁塞尔也是如此。我觉得自己来的正是时候,欧中双方都想让这个重要关系迈向新的台阶。完成这项使命责任重大,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明年是欧中建交40周年,欧洲和中国的合作领域非常广阔,双边伙伴关系突破了单向的技术或金融流动,呈现双向交流趋势。欧洲和中国现在都在呼唤改革,欧洲模式亟待彻底革新。我们度过了金融危机,却仍然承受着低增长和高失业之苦。这是我们未来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投资。相反,中国在一些领域的投资过多。所以,欧洲和中国可以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中国的城镇化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欧洲城镇化用了几百年,中国只用了几十年。在这方面,欧洲和中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因此我们可以致力于该领域的合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欧盟驻华大使史伟与人民日报记者章念生合影。 俞懿春 摄
“中国”总是一个热门话题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中国”总是一个热门话题。当人们知道你在中国待过或身在中国时,他们就会和你讨论中国。我每次回到欧洲,那里的朋友们都迫切想从我这儿了解中国的生活,探寻我对中国发展的看法。
欧洲民众从媒体上了解到中国的一些负面内容,例如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和交通问题。但除了这些,不得不说中国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从总体上看,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评价是非常正面的。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及其古老文明赞叹不已。他们了解中国拥有伟大的历史,非常值得一去。很多年来,中国都是欧洲人热衷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十分乐观。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在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在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对去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印象深刻。如果改革得到贯彻执行,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强劲和可持续。
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出去走走看看,结识更多中国人。中国是一个巨大、多样的国家,中国故事不只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还有很多。
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镜鉴(jingjian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