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中国人过圣诞节,图个啥?

2014-12-26 07:05: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如果供给挠不到需求的痒痒,消费者是不会掏钱的。至于说什么用包裹填满精神空虚更是无稽之谈。

刚刚过去的平安夜当天,英国《金融时报》刊发文章,称中国人过圣诞节跟过“双11”一样,就是“买买买”,其实是用包裹填满精神空虚。

这样的观点本不值一驳,不过国内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中国人过洋节太没品了,是崇洋媚外的表现。比如,湖南有高校学子穿汉服举标语“抵制圣诞”,西安一高校甚至平安夜封校,不许学生过洋节。

其实这些都是过激反应。不错,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喜欢过圣诞节了,不只是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这样的洋节,拥趸也很多;更值得注意的是,诞生于缓慢的、渐进的农耕时代的传统节日,比如七夕节、中秋节,在经过一番转型升级之后也都聚集了不小的人气。与其说中国人爱过圣诞节,不如说中国人越来越爱享受节日的氛围。

有人说这是“商家的阴谋”,但如果供给挠不到需求的痒痒,消费者是不会掏钱的。至于说什么用包裹填满精神空虚更是无稽之谈。

另一方面,虽然社会上一直在吐槽:钱不够花,物价太贵!可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的声音。平安夜、圣诞节,各地网友上传了大量城市交通拥堵的图片,就足以说明中国民众的整体收入水平已经提高了不少了,消费能力很强。

钱不够花的怨言,更多是基于贫富差距有所加大而发的。但这不正是邓小平设计的发展步骤吗?必须有人先富,然后才是共富。现在正好是先富带动后富的过渡性阶段。

中国经济过去30年大踏步前进,现在经济增速到了“7时代”,但是放眼全球仍是中高速。经济保持活力,劳动者就闲不下来。工作、生活节奏快,就需要有减压阀,而且还不能只有几个——光靠传统节日是不够的,需要洋节来当救火队员。

这没什么不好。毛主席讲洋为中用,鲁迅讲拿来主义,洋务派讲西学为用。说白了,都是务实的实用主义。中国人过洋节,不是为了祭祀耶稣,只是找个放松的借口;中国人过传统节日,是讲求一家团圆,是放假的节奏。这就好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也可以叫做阴阳互补,取洋节之长补传统节日之短。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西方节日对于咱老百姓来说,满足了精神上的细化需求:想对妈妈好,过母亲节;想对爸爸好,过父亲节;想对朋友好,过感恩节;想对爱人好,过情人节……这些洋节就像同样来自西方的超市一样,各种需求分门别类,想要什么自己去拿。

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反复出现。上溯3000年,中国不知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可本土文化愈加繁盛。因为中国文化是兼容包容的,我们的传统是只取经,不传教,这种特性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的文化才能千年不绝,万代长存。

总之,我们过了洋节,不会变成洋人,就好像我们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一样。

(熊建,人民日报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专题】中国留学生爱“抱团”好不好?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孙俪赵薇林青霞 一炮而红的备胎女星(组图)

湖南益阳政协副主席辞职从医:上任时已想辞职了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