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争拗让香港在2014年若有所失

——海外网2014年终专评之香港篇

2014-12-29 06:49:4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2014是香港政治发展中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跟基本法一起进一步夯实了香港政改和普选的框架。与此同时,2014年可能开启了香港政治抗争的新序曲,坚持了近80天的“占中”大剧,让政治争拗实实在在呈现在世人面前。

rmrbhwb2014101004p44_b.jpg

元旦就要来临,“占中”阴魂未散。在圣诞平安夜,仍然有多个团体趁机举起黄伞假装“报佳音”。

无论如何,2014是香港政治发展中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跟基本法一起进一步夯实了香港政改和普选的框架。与此同时,2014年可能开启了香港政治抗争的新序曲,坚持了近80天的“占中”大剧,让政治争拗实实在在呈现在世人面前。

围绕争拗,各色人等也纷纷粉墨登场,像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秀出他们在香港政坛光谱中的坐标位置。

不少人的持续表演一再表明,占中虽然落幕,但造成的社会阴影没有这么快就消散掉。港台腔一直认为,“占中”等不理性行为造成的社会混乱和无序,值得深入反思。

因为争拗不决不是好事,零和游戏从来没有前途。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香港真的是若有所失。

香港失掉了什么?

愤怒的年轻人失去了宝贵的课业时间和理性。本来这些时间,他们不但要用来长身体,还要在校园里填补知识,丰满思想之翼的。尤其是十一以后,香港社会疲于应付“占中”的种种折腾,大量社会资源围绕抗议示威、对立冲突和民众安全打转,自然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注意力和必要氛围。容易忽略的是,香港街头释放的大量抗争能量,随着电视画面和电子媒体的四散传播,可能还潜在影响了外界一部分人(包括外来投资者)的信心。

信心重不重要?信心是黄金。尤其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都会,聚拢人气刷粉点赞对它的重要性,远远高过一般城市和经济体。稍微翻翻旧账就不难发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国际游资大鳄来势汹汹,要不是特区政府依靠中央全力支持坚决抗击,香港留下的金融伤痕哪能那么快就复原,东方之珠的发展也就不是后来的模样。2003年的非典同样给香港尤其是经济景气指数带来巨大困扰,中央立马开闸放水,赴港自由行启动,香港经济受此润泽十年之久,至今不衰。

吊诡的是,一再维持“东方之珠”信心指数高位运行的,是中央和内地民众,但祭出剧烈抗争不顾自己招牌的,反而是身处局中的部分港人。

“占中”示威活动不是孤例。尽管中央惠港政策不断,仍出现了2003年的香港“七一游行”,2012年的“反对国民教育大游行”等。示威者自然可以扩散他们的诉求和声音。特区政府也没有闲着,相应地累积了不少应对处置经验。掌控一国两制枢纽的中央政府,也对“占中”的激进性和长期性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后“占中”时代,要分析香港社会和政局的走势,这些都非常重要。

抗争者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道理。但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需要改进、解决的问题,香港也不例外。有人说,回归17年,香港经济结构长期以金融为主,结果是中产阶级萎缩,中下收入层扩大。在生活压力和房贷压力下,社会不满日增,年轻人的情况更为恶劣,社会似乎失去向上流动的机会。这成了占中年轻化和激进化的一个动因。

但激进化除了展示破坏力,争拗除了放大分歧,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面对普选,香港各界需要的是理性、循序渐进,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操作,这样才符合香港的最大利益。

说到利益,围绕它的香港社情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表面看来,香港仍是一个国际性金融中心,依然很繁荣。但香港GDP占内地比例和香港对内地投资所占比例等都在下降。北京和上海的GDP已超过香港,广州和深圳一两年内也将赶超。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香港社会是否稳定,香港经济是否繁荣,对整个中国的影响和震撼已经远远没有以前那么大。

有人也许依然顽固地认为,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标杆和有影响力的国际都市,部分港人闹一闹,中央政府就要顾虑到引发的“国际影响”和示范效应,就会放下身段照顾一下妥协处理。在港台腔看来,这种想法无疑是图样图森破啊。

反倒是对于香港社会自身,是否稳定和繁荣与港人福祉利益息息相关不可或缺。

那么问题来了,是稳步推进政改,先保证2017普选顺利上船好呢,还是心急非要喝热粥,弄得不但嘴皮被烫,稳定和繁荣之碗都被咬破了才好?

当然,除了经济增量的相对递减,当前香港在法治、税收、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制度建设方面还是有领先优势的。但在近年发生的政治运动冲击下,如果不快速解决出现的问题,香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有人说,建设自贸区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落户,能够很快提升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在整个中国迅速崛起的格局下,如果香港不把握住发展机遇,将错失发展快车道,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香港万一因为政治争拗错失发展机遇,将来可能不仅难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城市,就整个中国来讲,它的重要性也将下降。就像特区某位官员说的,香港可能仅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一个领头城市。

马年岁末回首,这才是香港最需要避免的“失去”。(文/王大可)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