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新年记者会上表示,他将在继承包括“村山谈话”在内的日本历届内阁历史认识的基础上,发表“安倍谈话”。 此前,安倍政府已经多次宣称要发表“安倍谈话”。2015年正值二战结束70周年,安倍此言一出,再次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安倍谈话”的葫芦里会装什么药?我们不妨分析下安倍一贯的态度。
首先,安倍骨子里并不认可“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安倍坚持“侵略未定论”,不接受东京审判,质疑慰安妇问题。安倍在首相任内的很多言论之所以都同“村山谈话”存在差异,有时大相径庭,均源于其错误史观。
其次,安倍一直试图架空“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安倍在“二进宫”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更是以自己的行动把两个谈话及其精神抛到了一边。过去两年,安倍已连续在“终战纪念日”致辞中放弃日本首相的传统,回避日本战争罪责和“不战誓言”。
再次,安倍缺乏在历史问题上刮骨疗毒的勇气。在国会众院选举获胜后,安倍新任期的执政基础得以巩固,新内阁的右翼色彩一点儿都没有减少。在右翼势力的簇拥下,“安倍谈话”能在多达程度上真正继承“村山谈话”? 安倍不仅带头参拜靖国神社,还放任阁僚参拜,今后是否会对其右翼盟友的言行加以约束,令人怀疑。
由此看来, “安倍谈话”的真正重点不在认真反省历史。安倍三番五次地表示“希望发表一份适合21世纪的、向前看的谈话”,其潜台词是说“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已经不适合21世纪,是“向后看”。安倍对“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的看法,实际上与“自虐史观”如出一辙。近期安倍及其阁僚的表述显示,“安倍谈话”将重点兜售“日本贡献论”和“积极和平主义”,刻意回避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其结果必然是淡化乃至部分推翻“村山谈话”“河野谈话”的核心内容,为历史翻案。
其实,安倍对“安倍谈话”的最初设想是借之取代“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对于“村山谈话”、“河野谈话”,安倍的本意是要推翻,但在内外舆论压力下,安倍口头说要“继承”,实际上完全没有诚意,于是很可能玩弄伎俩。在“安倍谈话”中对日本侵略战争责任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特别是回避直接提及日本的“侵略”,然后大谈战后日本的“和平道路”,标榜战后日本的“国际贡献”。
那么安倍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国际舆论都在盯着安倍政府的一言一行。此时,安倍既想维持自己的错误史观,又不得不对这种压力做出反应,想必处于一种困境。这种困境是安倍自找的。他最希望在表面上对付过去,蒙混过关,实质上又在右倾的道路上向前不断迈步。换句话说,就是口头上不断说“继承”两个谈话,但仅此而已,实际行动上又不断违反两个谈话的精神。
在中日之间,我们常说“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前提是,首先就要“清算”过去,做到“以史为鉴”。“结束”过去,不是忘记过去,更不能允许日本淡化、否认、美化侵略历史。如果连历史问题都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那么日本又如何能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赢得邻国和国际社会的信任?
众所周知,安倍有着出尔反尔的前科,不会自动选择在历史问题上走正道。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有良知的舆论应促使安倍做出正确选择。在战后70周年之际,安倍应善待这个本可以改善其本人及日本形象的历史机遇。国际舆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利用这个机会发表“安倍谈话”,一定好好掂量葫芦里要装什么药,以免在国际舆论面前,把搞“安倍谈话”,最后变成“皇帝的新衣”。
(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