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近年来经历三级跳:2013年是中国外交新政的倡议之年,2014年是中国外交新政的早期收获之年,2015年是中国外交新政的全面落实之年。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上任以来,外交首次成为国内外交口称赞的亮点。以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路)以来,中国外交新政拉开帷幕。中国倡议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关键词。“一带一路”进入世界外交词典,习近平成为全球国内外均公认的最具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
2014年,中国通过两场主场外交——上半年的亚信峰会、下半年的APEC峰会,开启了亚洲新安全观与亚太自贸区(FTAAP)、亚太梦的新构想。FTAAP与“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外交大战略的两翼。如何将世界机遇转变为中国机遇,将中国机遇转变为世界机遇?中国提出互联互通理念,赢得了广泛响应。这也是确立在全球化新阶段中国新的比较优势的战略考虑——以基础设施为例,中国具有人力、物力、财力、经验及标准上的全方位优势。应对美国的TPP、重返亚太等挑战,中国开发大周边,以互联互通将大周边与中国铆合在一起,稳稳地站在全球化的中心地带。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启动,是改变战后国际治理结构的历史性事件。为将互联互通伙伴予以政治确认,中国全面升级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已经建立与72个伙伴(67个国家+5个组织)全球伙伴关系,组成全球伙伴网络,真正做到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2015年伊始,中国-拉共体论坛部长级会议召开,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升级为全球发展伙伴网络。也就是说,与世界的合作共赢提升为与发展中国家按照新的义利观建立起来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将中国机遇转化为世界机遇,带动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关系从买卖关系、投资关系向发展关系升级,从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向命运共同体升级,吹响了中国外交全面落实之年的号角。尤其是“一带一路”经历一年多的时间,沿途有50多个国家表示响应,明确表态支持,或将本国发展规划与之对接。2015年,中国迎来“一带一路”全面实施元年。如何实现政策、道路、贸易、货币、人心这“五通”,有序推进和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外交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这就超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韬光养晦外交阶段,转向以互联互通为中心的奋发有为的阶段。
2015年开启中国外交的全面落实、实施之年,表明中国不会像前两年那样不断提出战略构想、外交倡议,而是围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伙伴/发展关系网络等做实、做强,不断取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取信于国际社会。充实、巩固、提高是2015年外交的主旋律。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