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理努埃尔·瓦尔斯上周末率领庞大企业家代表团访华,为近一年多时间的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落下帷幕作了“压轴”式最后演出。自此之后,中法关系从“蜜月期”回归“新常态”。
法国是中国在欧洲的“忠实盟友”,法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与中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尽管曾有过诸如“奥运火炬传递”等恼人事件,但中法之间在短暂的不和之后总会迎来更炽热的双边关系的提升,中法关系大体保持着不断提升的势头。但这样的“轮回”未来不大可能简单重复。
比较于政治层面,中法“忠实盟友”关系更多表现在商业层面上,政治服务于商业。法国总理瓦尔斯的访华之旅,称为“商业外交”是比较妥当的。囿于延续于冷战之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等各种政治篱笆的存在,在已经能拓宽的政治区域已经做得差不多的现实情况下,中法双边很难在政治层面上找寻更多的新关系刺激增长点,更多表现在“破损”、“修复”,“再破损”、“再修复”的循环和钟摆运动。
而从商业层面上看,传统的合作领域已经“见顶”,法国希望中方加强对法投资,以平衡双方投资逆差。以往的经验是,中方能投资于法方的领域多是收购法国过气产业或没落公司,而且常常在后期整治中不成功而令中国投资者望而却步。其他领域的投资合作,要么是不是中方的长项,要么不是法方愿意让出的合作领域,要么是基本属于饱和领域,如航空、核电等领域。
这意味着,在“新常态”下的中法关系,传统领域的合作继续保持双边关系不断增长已变得不太容易,中法关系有缺乏创新而流于“平庸”的可能,中法之间必须寻找和开拓新领域,这一新领域应着眼于“第三方开发计划”。
中法之间的“第三方合作”,指的是在第三国或中法之外的第三方上共同合作、共同开发。中法联手推行“第三方合作”可实现“1加1大于2”的社会效益的现实条件已经形成:其一,包括法国自己在内的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甚至衰退,已经令法国无法在第三国或第三方单独实现利益目标或很难利益最大化,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也越加希望在第三方开发中引入牢固的合作伙伴,以减少对新领域的“学费投入”。其二,中法都是大国和友好国家,彼此好感,有牢实可靠的外交基础,中法合作的意义不仅能拓展双方“合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内涵,也能对世界经济发展与和平事业产生积极影响。其三,中法在诸如非洲等一些区域已经具备真实合作的物质条件。
中法“第三方合作”对双方是个全新的课题,此番瓦尔斯来访,也多次提及“第三方合作开发计划”。“第三方合作”也可以对接中国的“一路一带”战略。“第三方合作”上即使微小的突破,都会对中法关系带来震撼性的影响效果,会上升为强心剂,激活和刺激中法关系不断提升和已有领域的不断稳固。
(和静钧,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