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吉伟德
春晚作为一种“新民俗”,已成挥之不去的文化符合。如同对“年味淡了”和“如何过年”的讨论一样,对于春晚的争论与质疑,对其赞扬与批评,其实都是社会多元化的体现。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涵。春晚的意义是什么,必须基于事实和不忘初心,否则就可能因为形式而对内涵本身的忽视。对于春晚的意义,有人作过不同的解读,但这都属于“一家之言”而非集体共识。那么,春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就是基于现实的主旋律呈现。
春晚不仅是一台晚会,更是一种仪式与象征,一种文化与标签,一种情感与寄托,其如同一位亲人,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今天的春晚,较之于过去,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了?答案不言自明。就如同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人们的口感和味觉已难以满足,对食物有更高的要求,也有更高的品味追求,但依然无以规避和背离初心。对春晚的认识与看待同样如此,可以对春晚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中肯的建议,让其不断完善和成熟。但寻求“最大公约数”和凝聚广泛的共识,却需要从其存在的意义本身去看,否则就会失之过偏,而形成过度的指责。
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如果说春节是一种文化,那么当前最大的危机,就在于对文化失去了敬畏,对仪式失去了尊重。很多人感叹年味淡了,那是因为自己的心思不在于此,缺乏必要的仪式坚守;很多人指责与批评春晚,同样是自己的观感发生了变化,但究竟需要一台什么样的春晚,其又难以提出中肯的见的。其实,春晚一直在改变,也一直在坚守,只是我们很多人忘却了初心,忽视了其存在的最大意义,从而在认识上有失偏颇。
春晚诞生之后,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每个人,还将继续陪伴下去。其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欢,就在于其在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一方面以热闹的场面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另一方面则以主旋律的基调而形成全民动员。无论春晚的节目怎么变化,但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原则,却始终没有改变。通过一台晚会,清晰的呈现出现实的图景,描绘幸福的生活,展望未来的希望,依然是其最大的使命和存在的意义。除此之外,其才能娱乐性和小众化。所以,春晚的生命就在于弘扬主旋律,其如同一部宏大的诗卷,一场宠大的演出,但无论用了多少元素和表现形式,都只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宗旨。
因而不必对其求全责备,也不必基于个体的小众化,而忽视了其大众化定位。如果你不能满足于某个节目,那就从整体上去审视,那怕只要有一个节目让你满意,那么这台晚会就是成功的。如果你不能对其内容满意,那就请尊重其形式和符号意义,就如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相聚一样,那是情感的满足与依附。春晚是以国家诉说的形式,表达着大众的愿望与心声;春晚也是一种国家仪式,营造着过年的程式化过程;春晚是国家集体性的表达,诉说着大众的心声;春晚更是一种国家文化和社会文明的象征,其记忆着过去,展示着现在,勾勒着未来,是当代中国最激荡人心的交响乐,是当代中国最美的一幅画卷。不忘初心,春晚才能在陪伴中,与我们携手同行,共同迈进,迎接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堂吉伟德)
责编: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