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该如何“正视历史”?

2015-03-09 06:47:4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知耻并不可耻,中国历来强调“知耻近乎勇”。

000039057_piclink_566_319.jpg

在3月8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日本记者向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发问:“日本有不少民众认为,中国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贬低日本这些年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王毅部长表示,日本的当政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如何,首先请扪心自问。世人也自有公论。同时引用中国外交前辈的表示提醒日方,“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最后,王毅外长特别强调,“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这番话铿锵有力,广受喝彩,笔者也不禁为之点赞。

首先,所谓“中国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贬低日本这些年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是日本政府最近发出的言论。而所谓“日本有不少民众认为”的说法,至少不全面。那么,日本政府为何发出这种言论,略作分析即不难找到答案。

去年11月7日,中日“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这里所谓“正视历史”之“历史”的含义,毋庸赘言当是日本战时“侵略历史”。因为,战后日本“和平历史”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但是,安倍政权却竭力将“正视历史”中的“历史”,曲解为日本“战后和平历史”,从而为其大肆宣扬的积极和平主义造势。

今年1月5日,安倍在2015年首次记者会上声称:“我要向世界声明,80年、90年,100年后的日本,会在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帜下进一步做出贡献。”《读卖新闻》旋即扮演“捧哏”角色,在新年第一篇社论中即写道:“战后70年的《安倍谈话》内容有必要延续村山谈话,但更应该以‘面向未来’作为主轴,向世界各国呈现日本战后的和平姿态。”与此同时,安倍等以“夺回强大日本”为标榜,不断扩充军备,先后射出被称为“安保三支箭”的“解禁集体自卫权”、“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开发合作大纲”,为海外派兵提供合法依据,为武器出口打开“绿灯”。试问,这就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吗?

其次,王毅外长发问“日本的当政者在这个(历史)问题上做得如何”?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官方有反省历史的“三个谈话”,即1982年关于教科书问题的“宫泽谈话”、1993年关于强征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1995年承认日本曾经进行“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村山谈话”。反观安倍政权对这三个谈话,表现出什么态度?

对“宫泽谈话”,2012年,以安倍为首的自民党将删除教科书审定制度中体现“宫泽谈话”精神的“近邻诸国条款”,列入竞选纲领。安倍在众议院选举时公开宣称,制定新教科书政策,“将成为新政权的支柱性政策”。自2013年底,安倍政权多次发出修改教科书的各项“指令”。

对“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2012年8月,安倍就曾公开声称,“有必要否定或取消‘河野谈话’、‘村山谈话’等历届政府的所有谈话”。2014年10月2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开声称,河野洋平承认旧日军强征慰安妇问题的发言“有很大问题,我们否认那个发言。政府将为恢复日本的名誉和信任努力申诉。”2月25日,安倍在关于“安倍谈话”首次专家会议上提出的所谓“五大论点”,均未涉及对侵略历史的反省,而是强调“战后日本作为和平国家的历程,以及战后日本为亚太以及世界做出的贡献”。

最后, “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这句话,是日本整个民族应认真倾听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表示:“虽然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40年,但是不幸的历史伤痕依然深深留在亚洲近邻各国国民的心中。”试问:竭力掩饰甚至否认侵略历史,是有利于平复,还是在不断撕裂留在中国国民心中的“历史伤痕”?如此,中日如何“正视历史,面向未来”?

知耻并不可耻,中国历来强调“知耻近乎勇”。但是无耻却令世人不齿。安倍等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世人也自有公论”,希望安倍等日本政客能够努力改变这种公论。

(冯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