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热传已久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终于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全部内容公布在中国政府网上。
稍微关注体育新闻的朋友可能对《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并不陌生。早在半个月前的2月27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的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就已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3月16日,只是该方案经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并公布全文。
足球改革:早在2009年就开始准备
虽然,足球可能是中国人最关心的运动之一,但由作为中国改革最高领导机构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来研究对其改革方案,这规格那也是相当高了。
《方案》一开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是否由于本届中央领导班子特别重视足球的缘故?早在2月底,凤凰网就邀请体育记者肖良志作解读,他的答案是否定的:“有关中国足球改革的问题,国家层面早在2009年就开始准备。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非常重视足球,并且成立了专门的足球改革领导小组,由国务院的副秘书长亲自负责,展开了较长时间的大规模的调研,为深化足球改革做着准备。”
稍微追溯一下历史,可以得到印证:早在2009年,足协“打黑”风暴就已掀起,南勇、杨一民等一批蛀虫纷纷落马。而对足协内部的整肃,成为了足球管理机构改革的前提。可见,对足球运动的重视,中国政府确实是一以贯之。
改革方向:继续完善市场化
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张林栋如此解读《方案》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次足球改革的重要性,超过了二十多年前著名的红山口会议。”
稍微年轻点的球迷可能不太了解红山口会议。1992年6月23日至27日,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原八一体工大队所在地)召开工作会议,会议以改革为主题,决定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此后,不论是甲A、甲B一直到中超的各级职业联赛的创办,还是中国国家队杀进世界杯、亚洲杯勇夺亚军,可以说都是红山口会议的遗产。
《方案》前言中提到:“由于对足球的价值和规律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严重,组织管理体制落后,人才匮乏,监管缺失,导致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薄弱,行业风气和竞赛秩序混乱,运动成绩持续下滑。”可见,中央领导班子正确地认识到,中国足球的弊病正是市场化、职业化不够完善,而非改革大方向错误。因此,深化改革,方向仍是坚持市场化、职业化。
改革核心: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
长期以来,中国足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独立民间组织。中国足球协会与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使得足协具有厚重的官僚气息,更成为了腐败的温床。这也是为什么职业联赛有模有样地搞起来,但丑闻却越来越多,水平也没见提升。而且挖到最后,“大老虎”都在足协。所以,只有斩断官僚机构的“有形之手”,其他改革措施才能水到渠成地落地。这也符合本届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精神。
这正是《方案》的核心内容,在第二部分就明确提出:中国足球协会与体育总局脱钩,在内部机构设置等方面拥有自主权。同时足协不设行政级别,改变领导机构的组成方式,更加体现广泛代表性和专业性。
不过需要注意到的是,足协虽不再是行政机构,但依然坚持党的领导。《方案》明确说明:健全各级足球协会党的组织机构,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和人才政策,加强协会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日常管理。中国足球协会设立党委,由体育总局党组领导。
改革影响:足球不是“特殊待遇”
此次关于足球改革的《方案》出台,可以说是众望所归。那么,为什么是足球?虽然前言中提到: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其意义未必止于此。
尽管总是被人骂,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中国足球至今仍是中国所有体育运动中市场化、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足球运动职业化为其他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其他所有体育项目的职业化转型,都是跟着足球的后面亦步亦趋。足球的改革经验具有指导作用。
这一方面可以解释为何足球在深化改革中“一马当先”,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必须思考:足球该不该是“特殊待遇”?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并非所有运动都有广阔的职业化前景,但也确实不是只有足球“独一份”。在中国,包括篮球、乒乓球在内的一些运动,同样享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同样也面临同样的行政干预问题。如果足球深化改革获得成功,那么其他运动也可以吸收足球的经验。其中一部分运动协会也可以“去行政化”,推进完善职业化,也不负本次《方案》所提出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育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体育强国梦”之本意。(文/邱天人)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