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英国上周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后,经合组织的其他欧亚成员也已紧紧跟上。就在亚投行创始成员国资格申请的最后时刻,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明确表态“跻身”加入亚投行,同时,更多欧盟成员还在跟进;在亚太,韩国正加紧评估是否加入;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放风:由于亚投行拟议中的治理机制已经有所改善,这为澳方加入扫除了障碍。
这些经济发达国家为何集中在这段时间申请加入亚投行?这是由于若严格依照现行规则,申请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截止期正是3月17日。因此,这一天成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快车”的最后时间窗口。当然,作为开放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欢迎各国加入,早晚加入都一概欢迎,但作为创始成员国得益更大的毫无疑问。各创始方共同商议银行运行规则,包括各方注资比例以及相应的管理地位。显然,如果早晚还得加入,那么入伙晚了就有损失。后来者得接受已制定的规则,而且这些国家的注资将由创始国来审议,这不利于其取得或扩大本国在亚投行中的地位,妨碍其通过在亚投行的投资获利,并可能损害其提升本国的国际金融与政经竞争力。
直白来说,加入亚投行是有利可图的。亚洲经济发展整体上落后于欧美,尤需是在基建领域。据世界银行估计,这一地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量高达8万亿美元,远远超出世行和亚开行的开发援助能力,也为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提供。即使加上亚投行,仍然无法满足亚洲地区的相关渴求。这不表明亚投行因此就不重要。相反,表明了由中国倡议的亚投行必然受到各方积极响应,这就是它的生命力。
亚投行不是慈善单位,也非援助机构,而是怀有共同发展理念的政府间多边投资银行。银行在商言商,旨在赢利,而非赔本。毋庸讳言,亚洲地区巨大的基建需求给了相关投资以巨大的商业回报机会,中国过去三十多年对基础设施的海量投入以及更大的产出本身就是明证。尽管伴随风险,但只要事先经过专业评估,立项后精心执行,风险就会降到最小,银行就有可能在整体上获得积极回报。
这就是上述欧亚经济发达国家表示愿意加入亚投行的逻辑,经济互利是其加入的基本动机。可以说,中国回应了亚洲发展中国家所提出的共同需求,这是现有多边国际开发机构所无法充分满足的。同时,中国愿意倡立新的地区开发机构,给合作方或者带来发展机会,或带来资本投入所产生的利益增殖。反对如此合作共赢,岂非咄咄怪事。
但是,美国就是这样“高冷”,不仅自己不愿加入,而且反对韩、澳等国加入。当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后,华府对英国不与其商量就做出如此重大决定表示不满。在表面上,美国认为没有必要设立亚投行、而且其治理结构不够透明。但事实上,亚投行已经大获人心,一众美国盟国为了自身利益已不顾美国反对有意加入,完全无法从这个银行没有必要建立的论点获得解释。
当然,美英等国是当代国际金融制度的行家,我们欢迎它们对亚投行治理提出建议,对其合理意见也会尊重。因此,英、德等国的加入不仅能让其获取实利,还对亚投行借鉴其经验十分有益。美国要是真的希望亚洲基础设施更快进步,最好还是也来加入亚投行,与其他各方分享合作红利,也获得合作治理亚投行的重要机会。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