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英国领头加入亚投行带来“蝴蝶效应”

海外网 2015-03-21 08:25:00

t01976ef0e6c82fce38.jpg

3月12日英国宣布加入亚投行,该行动引发了美国盟友纷纷“倒戈”效应,3月17日德意法宣布加入,国人欢欣鼓舞之际,习近平主席会见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并畅谈中美关系。为何英国投下的石子引发了如此大的轰动呢?

2008年至今,英法四国仍然忍受金融危机余波的困扰,经济增长乏力,衰退和下行的风险依然很大。虽然通过大规模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然而经历长期建设后,四国基础设施已十分完善,很难找到大规模刺激投资的经济增长点。

与英法四国相比,虽然美国也面临着困境,但自美国启动所谓的“经济再平衡”政策,经过一系列损人过于利己的操作,如油价暴跌和量化宽松后,吸取大量的资金回流美国本土市场,就为美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据世界银行与多家金融投资公司的预估,美国2015年最高可达到5%的经济增长(GDP)速度。然而,英法四国很难从美国经济增长中分享更多的利益,也无法追随美国走出困境。与美国经济敲锣打鼓的热闹相比,英法四国岂不十分眼红,岂不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做出“明智的决定”。

再说,基础设施建设是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心成果之一,而各国很重视的一项即是由世界银行发起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然而世界银行每年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几百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因此其满足亚洲各国需求的能力依然存疑。此外,亚洲开发银行也很难为亚洲各国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同时,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发展中的“洼地”,亟需大规模的资金注入。据有关方面估计,未来十年,亚洲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每年1万亿美金的需求,然而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缺乏。正所谓民心所向即大势所趋,是以中国甫一提议建立亚投行,立刻受到了很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

由中国等亚洲国家牵头成立的亚投行,不但有中国雄厚国力和庞大外汇储备支持,还有众多创始会员国的齐心协作,因此很受期待。亚投行的启动不但是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建设的第一步,也引领了这个趋势的发展,它服务的是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基础设施市场,其中所潜藏的经济利益和影响力自不待言,因此成就不可限量。美国施压四国坚守“隔离”亚投行的阵线,岂能得到四国的坚决支持。

与一般媒体常用所谓的美国“重返亚太”来类比,英法四国领头加入亚投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返亚洲”,以此来重视亚太未来可能带来的市场契机,不旦是在经济上加强与亚太金融体系的联系,而且也是代表他们综合影响力的重返。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方面四国可以为亚投行规则的制定和运作贡献智慧,也可以扩大亚投行发达国家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与合作;另一方面,四国也可运用其实力和能力影响亚投行的规则和运作,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宏大工程,为本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影响力。

继英法四国为了自己的需要“倒戈”支持亚投行后,韩澳也在紧急磋商之中,其他国家也跃跃欲试,美国是否也会“倒戈”呢?作为利益遍布全球的帝国,美国岂能放过这个巨大的蛋糕,但是作为掌握世界金融霸权的美国岂能坦然接受中国和伙伴们“另起炉灶”,自然也不愿与亚投行会员国公平地分享金融领域的利益和话语权。但随着亚投行“伙伴队伍”的壮大,美国或许不会加入亚投行,但最后还是会放下“任性”的态度,加强同亚投行会员国的磋商与合作,以合作的态度来分享这块蛋糕。

客观而言,亚投行的成功离不开同美国的密切合作。中国作为亚投行成立的“召集人”,中国需要以大国的眼光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来推动与美国在亚投行上的合作,这是避免中美陷入二元对抗困境的一环,也是建立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一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中美在亚投行合作的成功将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增加更重的分量。

“近者悦,远者来”,亚投行伙伴们的团结协作树立了榜样,英国领头引发的“雪崩效应”为更多的国家加入亚投行创造了契机。亚投行的成功所带来的福利可以惠泽中国国民,也为他国创造了机遇。

(王东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硕士生;王裕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博士生;萧伟恩,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博士生)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